开栏的话 在刚刚结束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深化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稳步实现资本项目可兑换。
当前人民币在国际上地位如何?中国外汇储备的“家底儿”有多厚?人民币汇率会不会大幅波动?跨境资本流动能否保持稳定?汇率涨跌对百姓生活有哪些影响?人民币国际化应该怎样推进?本报即日起推出“人民币面面观”系列述评,对这些问题进行解答。
日前,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强调,要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人民币汇率,是人民币兑换另一种货币的比率。随着汇率市场化改革持续推进,我国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不断完善,已初步形成了“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提高了汇率机制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总体看来,人民币的汇率是由经济基本面的相对变化决定的,但也受到市场预期等短期因素影响,与汇率形成机制也有密切关联。
在去年末和今年初,一些专业机构和投资者对人民币汇率走势持悲观看法,甚至认为2017年人民币贬值幅度将超过2016年。然而,半年多过去,汇率走势并未如悲观论者所料一路下行,反而在双向波动中企稳,并出现小幅升值。不少专业机构还纷纷上调了人民币汇率的目标价。
从根本上讲,汇率今年以来的走势反映了国内良好的基本面。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加快转型升级,经济运行中的积极变化和亮点进一步增多,经济增长稳中向好,市场预期更为乐观,跨境资本流动趋向平衡,外汇形势总体有所缓和。在这种情况下,汇率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改善,看空人民币的声音明显减弱。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趋于均衡,人民币对美元略有升值,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也保持了基本稳定。下一阶段,在保持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前提下,双向波动会成为汇率的新常态。
从基本面来看,国内外影响人民币汇率的积极因素有望延续。国内方面,中国经济稳定在中高速增长区间,未来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化,产业结构将继续升级,经济增长将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海外方面,美国经济和通胀前景面临较大不确定性,美债收益率、美元指数均高位回落,对人民币汇率的压力减弱。
经过前期调整,跨境资本流出的压力大幅减轻,国际收支结构持续改善,外汇市场供求趋于平衡。总体来看,人民币汇率有望在合理均衡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没有大幅贬值的空间。当然,人民币汇率走势仍可能会受到预期、金融市场突发事件等影响,有升有贬、双向波动。
今年以来,随着金融监管趋严,国内利率水平上升快于海外,中外利差扩大,对汇市情绪形成一定的带动作用;在岸和离岸人民币汇率差距缩小,甚至一度出现“倒挂”。
以期权市场风险逆转指标的变化来看,人民币贬值预期大幅减弱。风险逆转指标是指看涨美元/看跌人民币期权与看跌美元/看涨人民币期权的波动率之差。今年上半年,银行对客户远期结汇签约顺差95亿美元。其中一季度逆差34亿美元,二季度顺差130亿美元,远期结售汇差额由逆转顺,说明近期人民币贬值预期明显减弱。
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弹性将进一步增强,也能更充分地反映经济基本面。近期,中间价形成机制再次调整,“逆周期因子”被引入。此举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在当国内经济基本面向好、美元指数偏弱时,人民币能够顺势升值,更真实反映基本面变化。缓和市场供求状况中所隐含的“顺周期性”因素影响,对冲外汇市场的非理性单边波动,避免“羊群效应”拖累中间价下行、汇率过度偏离基本面。
中间价形成机制的不断完善,有效提升了汇率政策的规则性、透明度和市场化水平,在稳定汇率预期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得到了市场的认可和肯定。
综上所述,今年以来,基本面的改善、外汇市场实际运行情况、汇率形成机制的调整等,弱化了此前过于浓厚的汇率贬值预期,使市场预期出现明显分化。未来,随着汇率改革的持续推进,经济中的亮点逐步显现,未来人民币汇率将更多体现我国经济和金融情况的实际变化,在保持基本稳定的基础上,实现双向波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