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推动供应链的创新与变革
丁俊发

在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必须善于整合全球资源,形成完整高效的产业供应链,在全球供应链、产业链、价值链中占据有利位置,提高综合竞争力。供应链的创新与变革,是一篇大文章,如何认识,如何运作,是必须回答好的问题。

从三个维度认识供应链

什么是供应链与供应链管理?根据《物流术语》国家标准,供应链,即生产与流通过程中,涉及将产品与服务提供给最终用户的上游与下游企业所形成的网链结构;供应链管理,即利用计算机网络技术,全面规划供应链的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等,并进行计划、组织、协调与控制。供应链整合的有物质资源,也有非物质资源。从应用上可分为微观供应链(对应企业)、中观供应链(对应产业与城市)与宏观供应链(对应国家)。

对供应链可以从三个维度去理解和认识:其一,供应链是一种战略思维,可以分为国家、产业、城市、企业供应链战略四个层面。其二,供应链是一种模式创新,是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支撑下的模式创新。其三,供应链是一种技术进步,包括供应链可视化、绿色供应链、协同供应链、供应链金融、物流机器人等,目前几乎最前沿的高新技术都在供应链中得到应用。总之,供应链可以极大地改变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方式、产业发展方式、城市发展方式、企业发展方式,对经济从粗放经营到集约经营的转变作出不可估量的贡献。

产业链、价值链和供应链,三者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统一体。产业链是供应链依附的载体,离开了产业链,供应链就是无源之水。但反过来,供应链可以促使产业升级,使产业链得到新的发展。价值链是产业链与供应链的归宿,产业链与供应链的绩效要靠价值链来衡量。但反过来,产业链与供应链的效率与效益,能够保证价值创造的实现。

供应链正在改变世界

进入新世纪,全球物流已进入供应链管理时代,表现为物流是供应链的一部分,追求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发展,追求不同产业之间的融合发展,实现国民经济的智能化与集约化。

从供应链理论研究来看,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开始,随着信息网络技术的发展与经济全球化的推进,供应链的研究不断深入并得到广泛认可。例如,英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多夫指出,现在不存在一个企业与另一个企业的竞争,存在的是一条供应链与另一条供应链的竞争。美国经济学家弗里德曼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把全球供应链列为把世界夷为平地的十大力量之一,全球供应链使生产模式、流通模式、消费模式都在发生变化。美国著名供应链专家龙西·谢菲最近出版了一本书《物流集群》,重点讲的是产业供应链与城市供应链,他认为“物流集群”的出现可能意味着世界经济的一个新的飞跃。美国经济学家帕拉格·康纳最近出版的《超级版图》一书中,认为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正在“抹掉国界”,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将世界交织为一体。

从供应链的推进来看,世界银行推出“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LPI)定期发布,参与的国家与地区有160多个,用于衡量各国全球供应链竞争能力。

2014年亚太经合组织贸易部长会议达成了一系列重要共识,如“促进全球价值链与供应链合作”“打通阻碍区域供应链联接的阻塞点”等。在亚太经合组织第二十二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批准了全球价值链、供应链、能力建设等领域的重要合作倡议。可以看到,打造全球供应链体系已成为共识,是全球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战略支撑点。

欧美国家推出供应链管理模型与供应链绩效模型软件,并得到广泛应用,物流业与其他产业的融合度明显增强,降本增效十分明显。国外世界500强企业约有80%制定了企业的供应链战略,成为增强竞争力的主要标志。美国沃尔玛、亚马逊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日本丰田的精益供应链管理体系,德国DHL的全球供应链布局等都是突出代表。

可以说,世界因供应链而变,供应链也正在改变世界。

现状分析与发展建议

为推动中国供应链的发展,我们这些年作出了不少努力和探索。

从2009年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到2014年的《物流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14-2020年)》,都关注到了供应链发展的重要性。分析中国供应链推进现状,所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供应链管理从市场的角度得到了较快发展,但在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发展极不平衡,优秀案例大部分集中在沿海。二是供应链金融成为产融结合一大亮点,但市场化运作仍不规范。三是供应链的理论研究与应用研究取得阶段性成果,但尚未形成合力,研究成果转化率很低。可以说,中国供应链的实践走在了理论的前面,缺少顶层设计、理论指导、行业规范、实战性人才等成为中国供应链发展的软肋。

针对现实问题,进一步推动中国供应链创新与变革,还有不少工作要做。比如,应重点研究提出国家产业供应链战略,创造实体经济新的竞争优势。又如,应围绕重点指标展开针对性研究,找出中国全球供应链绩效指数中的薄弱环节,提出强有力的措施,提高核心竞争力,力争从物流大国迈向物流强国。再如,应开展关键技术研究,围绕物联网应用技术、供应链运作模型、供应链绩效模型、供应链可视化、供应链风险控制、供应链金融、绿色供应链、协同供应链、逆向供应链、物流机器人等实现重点突破,同时加快供应链人才培养。此外,还应在提高各级领导干部、企业家的供应链管理意识等方面加大力度。 (作者系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常务副会长)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