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7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红色基因孕育和谐盛景
——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纪事
暑期来临,内蒙古迎来大批感受“避暑之旅”的游客。图为游客在赤峰市乌兰布统草原上观光游览。本报记者 高兴贵摄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陈 力 罗 霄

开栏的话

今年是内蒙古自治区成立70周年。70年来,内蒙古自治区沧桑巨变,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生动实践,经济快速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统一,民生改善成为百姓最大福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内蒙古自治区牢牢守住发展、生态、民生三条底线,综合经济实力实现新跨越,经济发展方式实现新转变,生态环境质量实现新改善,经济社会各方面取得显著成就。本报今起开设“守望相助七十载 壮美亮丽内蒙古”专栏,持续推出记者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敬请关注。

1947年5月,内蒙古自治区诞生,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此发端。眼下,内蒙古各地迎接自治区成立70周年活动热潮迭起。

火种记

两年前,第十届全国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会专程来到内蒙古鄂托克前旗城川镇采集火种。

“延安是革命圣地,城川离延安只有214公里。”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院长高鹏告诉记者,“延安民族学院1945年迁入城川,把民族区域自治的红色火种带进了千里草原”。

7月10日,城川民族干部学院首届学员正式开班。以延安民族学院城川纪念馆为中心的“1+6”红色培训教育基地,引领学员进入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的时空隧道。“延安民族学院集中了中央党校民族班、陕北公学民族班、抗日军政大学民族班的精英。他们既熟知长征途中刘伯承和小叶丹‘彝海结盟’的故事,又经常听到党中央和毛主席关于民族团结、区域自治、平等互助的论述。在延安民族学院迁入城川近两年的时间里,学员们积极投身于民族解放洪流。他们在课堂上还就成立蒙古族、回族、西南少数民族自治区进行模拟实验。”高鹏说。

沿内蒙古省级大通道,从城川镇延安民族学院纪念馆向东行驶1600多公里,就到了兴安盟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在这里庄严成立,延安民族学院的第一任教育长乌兰夫担任了内蒙古自治区第一任政府主席。“如果说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乌兰浩特成燎原之势,那完全离不开城川播下的火种。”内蒙古党校教授孙杰说,“城川的‘1+6’红色遗迹,兴安盟的‘一馆三址’,凝固着内蒙古民族团结进步的红色基因”。

双城记

乌兰浩特市和平幼儿园收费低、理念新、设施好,硬件软件都成为当地幼儿园建设的标本。每天入园,园长刘丽坤都要在门口那个文字碑前驻足。为铭记鄂尔多斯市对兴安盟的支援,乌兰浩特市教育局勒石以记:2010年8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政府作出了由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的重大战略决策。翌年5月,都林幼儿园、和平幼儿园、河东幼儿园破土动工,项目投资6000万元,于2012年顺利告竣,凝聚着鄂尔多斯人民感情的3所幼儿园正式启用……

鄂尔多斯市对口支援兴安盟办公室副主任王晓东至今还吃住在乌兰浩特,“援兴办”也守望在乌兰浩特。7年来,援助兴安盟干部每年近300天在兴安盟奔波。“政府援建方面,鄂尔多斯市共规划援建项目29项,包括4所中小学校、6所幼儿园、3所医院、4座城市公铁立交桥、26辆公交车等,鄂尔多斯市政府援建15亿元。截至目前,26个项目建成投用,其余3个项目也将在年内陆续建成投用。”王晓东说。

当包咏春穿上鄂尔多斯牌羊绒衫时,心情十分激动。作为乌兰浩特市鄂尔多斯羊绒制品有限公司生产技术部的班长,她的月收入已超过在天津、沈阳打工时的两倍。“公司对我们挺好,工人一半以上都是当地的蒙古族。”包咏春用不太流利的汉语说着她的幸福,“以前我们这些汉语不好的孩子出去打工别提多难了,鄂尔多斯羊绒集团来了以后,我们终于能够在家门口上班”。

鄂尔多斯市的企业先后在兴安盟开工各类项目22个,涉及能源、化工、电力、医药、农畜产品加工、物流等领域,总投资340亿元,至今累计完成投资150亿元,已建成投产8项。

携手记

城与城结对帮扶之外,人与人守望相助更为普遍。

“牧区条件艰苦,没有互助什么也干不成。”在阿拉善盟大漠奇石产业园搞石头加工的其其格,至今难忘那些帮助过她的人,“最早沙尘暴吹得我晕头转向,一年还攒不着钱,是宏魁集团教我们种梭梭、接苁蓉,生态改善了,收入也增加了。后来奇石馆的同志又教我用彩线编制奇石项链,而且进馆免收租金,我不仅学会了做生意,还进入城市生活”。

在鄂尔多斯市东胜区安达社区,草原儿女、社区党员等5支志愿队伍常年对社区少数民族困难家庭、孤寡老人进行慰问。每个街道办事处各打造一个涵盖民族语言文字、民族文化、民族服饰、民族手工艺、民族餐饮等多功能的特色社区,开展各民族居民之间双向服务。“我们既组织汉族群众学唱少数民族歌曲,也组织少数民族学唱汉族歌曲。”东胜区金色年华艺术团支部书记张志民说,现在他已经能教唱十多支蒙古长调,在互帮互学的咏叹中,体会到了各民族共有的精神家园。

虽然已过去半个多世纪,但草原英雄小姐妹依然活跃并成为内蒙古的“十大文化符号”之一。6月19日,《草原英雄小姐妹》音乐剧首演依然爆满。6月28日,龙梅、玉荣刚回到包头市达茂旗,驻守在她们家乡的内蒙古公安边防部队党员官兵立即把“草原英雄小姐妹”请到军营,追忆峥嵘岁月,感受楷模风采。自治区民委党组书记特古斯介绍,从1983年到现在,内蒙古有1768个民族团结进步集体、2393名团结进步个人受到自治区和国务院表彰。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