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风光无限到黯然失色,市场给万能险转身的时间也就只有半年多。
6月28日,保监会公布了2017年前5个月保险业经营情况报告。数据显示,寿险公司未计入保险合同核算的保户投资款和独立账户(绝大多数为万能险)新增交费3205.70亿元,同比下降60.34%,与去年同期171.92%的增长率相比,可谓“冰火两重天”。
万能险之所以惨淡转身,原因在于监管的持续强化。部分险企在过去几年大量发行万能险产品,万能险资金运作更是存在不少风险。从“宝万之争”到险企在A股市场上频频举牌,市场对保险公司通过万能险产品获取现金流充满质疑。
万能险保费增长的背后蕴含的是流动性风险。据业内人士介绍,万能险的本质是激进型中小保险公司为了做大规模滚动发行的短期理财产品,是短期负债匹配长期资产,形成了严重的资产负债错配,如果缺少后续保费的流入或者发生集中退保,这些公司将面临巨大的流动性风险。
“万能险是本身兼具保障、理财功能的产品,却被部分险企异化为期限短、保障成本低的吸金利器,但其风险也随之而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研究所教授朱俊生说。
针对险企的上述行为,保监会于去年12月份发文要求相关险企整改,并先后对前海人寿采取停止开展万能险新业务的监管措施,暂停恒大人寿委托股票投资业务。随后,对万能险业务整改不到位的华夏人寿、东吴人寿等公司实行暂停其互联网保险业务,且3个月内禁止申报产品的措施。同时,保监会将对全部9家已报送万能险整改报告的公司派驻检查组现场核查,强化监管。
2016年末,保监会下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人身保险监管有关事项的通知》中明确规定,保险公司自2017年起,中短存续期产品季度规模保费收入占当季总规模保费收入比例须控制在50%以内,原保险保费收入占当季规模保费收入比例也不得低于30%,否则一年内将不得新设分支机构……以万能险为代表的中短存续期产品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管控。
今年5月份,保监会下发《中国保监会关于规范人身保险公司产品开发设计行为的通知》明确规定,两全保险以及年金保险在前5年禁止返还,禁止万能险、投连险以附加险形式存在,对已经审批或备案的人身保险产品,保险公司需在10月1日前完成自查和整改。
据了解,不少险企已经下架了不合规的万能险产品,但是仍有不少中小保险公司搭乘整改末班车销售,借助银行渠道大量发行短期万能险产品。其存在的风险是,一旦产品被监管叫停,就可能面临投资者集中退保,且资产端没有资金接续,保险公司现金流压力将骤然上升,投资者的收益可能会遭受损失。
另外,很多保险公司也推出了中长期和偏保障型的保险理财产品,期限一般都在5年和10年左右。由于这些产品的保障属性明显,收益也会相对有限。如果投资者想在短期内获取高收益,购买这类中长期的保险理财产品就需要三思而后行。最后,需要提醒投资者的是,保险并不是一个短期就能获利的投资品种,购买投资型保险需要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及抗风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