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给“中国造”灌注创新基因
赵园园

塑造消费自信,唱响中国品牌,必须拔掉“山寨”,鼓励和保护原创。这固然离不开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尤其是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但是,即便知识产权保护再强有力,其根本还在于让创新成为主旋律。

近些年,虽然我国创新环境不断优化,创新成效不断凸显,创新能力不断提升。但总体上看,由于历史积累不够,制造业大而不强、利润率不高等问题仍然存在,品牌建设、质量控制、核心技术攻关和创新协同等方面,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这是缺乏消费自信的根本原因所在。因此,当下提升中国企业的创新能力,理应把“好钢用在刀刃上”,狠抓创新这一关键。

提升创新能力首先要有创新意识。有些企业害怕风险,不愿承担创新失败结果,有些人甚至认为创新是技术人员的事,与己无关……说一千道一万,都是缺乏创新意识、缺少创新胆识的表现。这就需要企业强化创新意识,从关乎企业生存发展和保持企业核心竞争力的高度来看待创新,真正认识到没有创新就没有生存的空间,就没有企业的明天。

创新意识的激活会转化为精细化的创新思路。消费者是产品的最终检验者,对创新成效最有发言权。从这个意义上讲,企业需要革除自说自话的思维怪圈,转而建立消费者导向,在分析和了解消费者需求的基础上,扩展创新思维。比如,针对产品的附属属性,对产品的外观、包装实行更人性化的设计创新;回应消费者对环境问题的关注、传统文化的喜好,在产品生态价值、人文价值等方面开展创新等。

想创新、会创新,只是表明企业具有一定的创新基础,真正的关键还在于加大创新投入。竞争优势理论表明,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来自于无法模仿和复制的知识与能力,而不是对其他产品的快速复制。显然,研发的投入对于这种知识与能力的获取影响最大,对企业自主创新能力也影响最大。目前为止,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没有自己的研发机构。这就需要企业重视研发投入,下真功夫在关键技术上取得突破。

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工程,不仅需要具备长远眼光,还需要具有顽强的毅力、长期坚持的精神和敢于承担失败的勇气。对此,国内相关企业必须要有足够的思想准备。

(作者系江苏南通市委党校副教授)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