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记者探访山东青岛首个海绵社区——
近八成雨水留下来了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许梦婷
在青岛李沧区华泰社区海绵城市整治现场,工作人员演示透水砖透水性能。 王海滨摄

青岛市首个采用海绵城市理念改造的居民小区——李沧区兴华路街道华泰社区日前改造完成。近日,记者来到这里进行实地探访。

华泰社区位于李沧区西部,海绵化整治共包含21座楼,涉及约1200户居民。整治前,小区内的硬化铺装破损,绿化裸露、停车无序、公共配套设施缺失等问题严重。因此,整治内容包括宅间路面透水铺装改造,下沉式绿地改造及绿化补植,蓄水模块建设、停车位建设,以及其他公共设施增设等,总投资约3000万元。

李沧区建管局市政科工作人员马鲁振介绍,他们首先对严重缺乏绿化的楼间绿地进行微地形处理,在绿地中设置植草沟、下凹绿地和生物滞留设施,创造出可供雨水滞留、净化、下渗的区域,并将楼前甬道破损且不透水的荷兰砖更换为透水性良好的透水砖,通过适当坡度将雨水导入楼间绿地。“对一些堵塞破损严重的建筑雨落管,我们也进行了断接,将建筑屋面雨水导入楼前绿地,避免雨水直接进入小区雨水管网。”工作人员说,这样可以实现最大化的雨水收集和滞留。此外,小区车行道两侧也增设了开口路沿石,方便雨水流入道路两侧绿地;在铺设嵌草砖停车位时,将车辆后轮至车尾约1米位置改为绿化带,既不影响正常停车,又增大绿化面积,加强雨水下渗。

记者在小区里看到干净硬化的道路两侧整齐排列着层次有序的绿植,不少地势较低位置的绿化带还设置了小景观,铺设了鹅卵石。除了看得到的干净和整洁,华泰社区的硬化路面下也暗藏玄机。“地下有管道相通,能收集雨水也能及时排水。”青岛腾远设计事务所有限公司设计师李帅介绍,华泰社区海绵化改造根据“雨水整体处理”的设计原则,采用了9种雨水处理措施,打造符合海绵城市要求的生态雨水处理系统。

工作人员带领记者来到两栋居民楼中间一处较为宽敞的硬化区域,指着几个井盖介绍:“地砖下面有两个模块化蓄水池,一个容量60立方米,另一个40立方米。这些井盖就是蓄水模块不同部分的探查井。”据悉,模块化蓄水池是小区地下雨水管网的末端,能收集净化约100立方米的雨水。

记者了解到,模块化蓄水池有3个组成部分,雨水汇总管收集的雨水首先流入安全分流井,然后经过雨水截污挂篮、雨水弃流装置、精密过滤装置,再流入蓄水模块储存,通过抽水泵抽取浇灌小区内的绿地。工作人员介绍,当蓄水模块里的雨水集满后,能通过小区不同位置设置的40多个溢流井直接流入绿地。

采访中,工作人员列出一些数据:改造前,65.72%的雨水直接通过小区雨水管网排放;改造之后,整个小区只有22%的雨水通过雨水管网排放,剩余78%的雨水,在小区内滞留、净化,最终下渗补充地下水。

记者了解到,李沧区居民楼院海绵化改造正在加快推进,试点区域涉及居民楼院整治项目75个,将逐步解决老旧楼院“脏乱差、问题多”的局面,从根本上提升城区环境舒适度。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