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一刻钟免费停车”的城市温度
张 毅

好的城市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对市民的管制(那样会造成其对城市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或与管理者“捉迷藏”),应该是创新激发市民大众的精神归属感和公共道德意识,使得城市意志与市民行为同向发力

大城市停车难,除了提高单位时间收费标准,还有没有其他办法?近日,西安市物价局发布《机动车停车服务收费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公开向市民征求意见。其中,“城市道路停车泊位、经营性停车场停泊时间在15分钟以内的车辆免收停车服务费;政府全额投资建设的停车场、医院、火车站、长途汽车站、殡仪馆等经营性停车场,停放时间在30分钟以内的,免收停车服务费”等新政策引起各方积极反响。有网络媒体称之为“惠民”德政,而大众的反应则远远超出被“施惠”这一单向效应。据媒体报道,有不少市民表示:一刻钟免费停车,让大家体会到一种城市“温度”,“感觉城市更像自己的家,谁会故意给自家添乱呢”。

在笔者看来,停车费做“减法”,传达出的是城市治理理念的进步,是以人文关怀对市民大众内心公共道德感和城市归属感的善意邀约。

在我国以往城市化进程中,重管理轻治理的特征较为突出。管理,更多的是城市建设管理方的单向行为。单一或过度使用、强调管理思维,不仅会滋生以罚代管、乱收费、以管为名牟利为主等强制性弊端,而且会导致原本是城市治理主体一方的市民产生日渐强烈的逆反心理和对城市归属感的疏离。以西安一刻钟免费停车为例,谈到停车费“新政”,就有不少市民表示,过去停5分钟买个早点也按半小时收费,太不通人情。而治理思维的核心是多元参与共治共享,其目标在于通过政策、教化、倡导等唤醒市民公共文明自觉,形成共治合力。

数据显示,我国大城市小汽车与停车位的平均比例约为1:0.8,中等城市约为1:0.5,而这一比例在发达国家为1:1.3。停车难矛盾日益突出。为此,全国不少城市纷纷以价格手段,分时段、分区域调升停车费标准,在东部一些中心城市,最高的停车费标准达到每小时40元以上。由此,“城市停车难”演化为“停车贵”。笔者无意否认精细化、区域化、时段化的市场化收费的调节杠杆作用。但在目前城市停车位严重短缺并且短时间内难以有效缓解的情况下,单纯靠“停车贵”逼走车辆并不能有效解决停车难。相反,如果站在共治共享和“人民城市为人民”的角度,以体现人文关怀的政策制度设计启发、激活市民群众参与公共环境治理的自觉性和道德感,或许会收到“意外之功”。说到底,管理制度成效最终体现在群众的自觉接受和执行意愿上。还是在西安,年初开始通过各种手段倡导文明交通“车让人”,其效果之好远超政府和社会舆论预期。据统计,近两个月来,全市近300万辆机动车,因车不让人而被处罚的仅0.8%。当地一位长期从事市政管理的政府官员感慨说:只要引导、启发得当,蕴藏在民众内心的文明道德力量非常强大。

好的城市治理,不能仅仅依靠对市民的管制(那样会造成其对城市管理者产生抵触情绪,或与管理者“捉迷藏”)。所谓善治,应该是创新激发市民大众的精神归属感和公共道德意识。《论语》中有一段话,“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意思是说,单纯用律法来管理社会,老百姓只求能免于受罚,不会产生廉耻之心;用道德引导百姓启发善意,百姓才能懂得廉耻,行为才能有道德底线。

让城市意志与市民行为同向发力,是实现城市治理现代化的要义。实践证明,但凡城市治理政策与群众意愿相一致时,城市管理工作必然事半功倍。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