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7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通宇通讯董事长吴中林:
“方向重于方法,趋势重于优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郭存举
方向比方法重要,趋势比优势重要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能够解决客户痛点,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

人物小传

吴中林,1967年出生于江西省,现任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吴中林自1996年创办通宇通讯至今,历经20年的发展,2016年成功将通宇通讯推上中小板市场。

吴中林带队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微波天线、室内分布天线等,远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基站天线技术方面达到世界一流水平,使通宇通讯成为华为、大唐、上海贝尔等国际知名企业的重要合作伙伴。

沉默睿智,语缓眸明。这是记者对广东通宇通讯股份有限公司吴中林董事长的第一印象。

这个年过半百的江西男人语不惊人,但他一手创办的通宇通讯却在国内乃至全球天线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吴中林自1996年创办通宇通讯,从200平方米、5名员工开始创业,经过20多年的发展,使通宇通讯成为华为、爱立信、中兴、诺基亚、沃达丰等国际知名公司以及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国内运营商的合作伙伴。

“企业发展离不开技术创新,要始终把用户需求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谈起通宇通讯从小到大的发展历程,吴中林这样对记者说。从吴中林的创业经历,记者看到了中国优秀民营企业家的实干创业精神和创新创造活力。

看准趋势 抓住关键机遇

“方向比方法重要,趋势比优势重要”,这句话蕴含着吴中林独特的人生感悟。

上世纪90年代,吴中林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毕业后,在广东中山市邮电局移动分局工作,靠着过硬的技术,他下海前年薪就达到了20多万元,不菲的收入并没有让吴中林沉浸于安逸的生活。

当时,国内的移动天线基本依靠进口,价值500元的产品进口价高达2600美元,这对吴中林的触动很大。“我们那么大的国家,通讯领域竟然没有国产移动天线。”他意识到自主知识产权的重要性。1998年,吴中林放弃体制内令人艳羡的工作,毅然决然选择下海创业,创业之初他顶着缺乏资金的巨大压力,凭着自己对市场前景的判断,带领5名员工在条件有限的情况下艰难起步。

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人。1999年底,小灵通在国内通讯市场风生水起,吴中林敏锐地意识到这是一个巨大商机,立即组织人员研制小灵通天线。当时国内通讯天线基本被日本、欧洲企业垄断,但所有的天线都存在一个致命缺陷:进水后无法正常使用。吴中林为了破解这个国际难题,带领团队开展了4个月的艰苦研发,终于攻克了这一技术难题。凭借这一技术,通宇通讯奠定了在国内小灵通天线领域不可替代的地位,并在2000年顺利通过UT斯达康认证,一度占领我国小灵通天线45%的市场份额。

小灵通的红火,让吴中林赚到了人生第一桶金,也让通宇通讯迅速发展壮大。2003年,仅小灵通业务就给通宇通讯带来了1.1亿元订单。

然而,吴中林并没有停止创新的步伐。骨子里的危机感让他在企业发展势头如日中天的时候不断蓄力,在做大小灵通天线业务的同时,也在移动基站天线领域不断发力。当小灵通大势已去的时候,通宇通讯并没有感觉到阵痛。

这一切,都来自吴中林对发展趋势准确的研判。“企业发展应该看准趋势,只有方向正确,才能获得成功。”吴中林说。

如今,通宇通讯的基站天线产品已大量应用于全球各地。放眼当下,5G技术已经小荷露出尖尖角,谁能掌握更多的前瞻技术,生产出贴近用户的产品,谁就将赢得市场。5G时代基站天线需求将大幅提升,有机构预测,2018年至2019年我国将进入5G大规模建设时期,5G需要具备千亿设备的连接能力,连接的设备需要天线,同时覆盖设备的基站也需要基站天线,对天线的需求将呈现爆发式增长。在这种背景下,通宇通讯积极布局5G产品规划,并已经在与重点客户、运营商和专业研究机构等展开5G的合作开发和预研,以抓住主营业务的行业升级机会。同时与全球先进的5G系统设备厂家开展合作,打造天线和小型化滤波器等核心技术的研发及制造能力。

自主研发 解决客户痛点

20多年来,技术出身的吴中林始终坚持创新和自主研发。从大学毕业后,近30年来他坚持在科研一线,有媒体称他为从未离开实验室的“技术男”。为了提升研发能力,通宇通讯还设立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在芬兰设立国外研发中心。

2009年,通宇通讯研发的TDD智能天线真正实现产业化。这背后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

原来,大唐和西门子最早提出使用单极子天线校准智能天线幅度和相位的概念及方案,通宇通讯研发团队开展了长达10个月研究,仍然没有取得进展。研发团队技术人员百思不得其解,吴中林多次到实验室查看结果后发现,原来实验室能够捕捉到信号,但到了户外就无法使用,吴中林断言此方案行不通。于是,他带领团队另辟蹊径,研发出了校准耦合盘技术,让TDD智能天线在3G时代实现了产业化。

通信制造业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等特点,通宇通讯始终重视该领域关键器件的研发和创新,厚积薄发,积极应对市场需求和行业发展,以基站天线为主导,形成包括基站天线、射频器件和微波天线等一系列主打产品。

“技术研发是企业持续繁荣的驱动力,即便在企业发展比较困难的时期,也要坚持研发投入。”吴中林说。多年来,通宇通讯把企业营收总额5%以上作为研发投入,通过科技研发占领市场制高点。吴中林认识到,创新是企业持续发展的动力,而人才是创新的根本,为此他不断抛出橄榄枝吸引高端人才。为了吸引更多高学历科技人才落户企业所在地——广东省中山市,吴中林从全国各地挖来精英翘楚,为了让这些人安心搞科研,吴中林还不惜重金解决这些高端人才家属以及孩子的生活学习问题。目前,通宇通讯研发队伍已达400多人,并且在拉脱维亚、芬兰等地成立了研发中心,吸引国际优秀科技人才加入。为鼓励科技创新,公司给骨干员工以股权激励,还拿出巨资对员工科技创新项目、发明专利和发表的论文,分别给予现金奖励。

所有的科技研发,都是为了实现技术转化。吴中林对这一点深信不疑。

“企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必须能够解决客户痛点,具备快速响应客户需求的能力。”吴中林这样告诉记者。难能可贵的是,通宇通讯可根据客户需求,为其量身定做包括网络架构设计、产品配置选型、设备检测及网络优化服务等内容的移动覆盖综合解决方案。经过十余年的技术研发,已形成通信天线及射频器件的完整产品线,开发出多样化产品,在移动通信天线领域具备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通宇通讯在科技研发领域埋下的种子生根发芽,在国际市场上也不断结出硕果。澳大利亚某运营商之前使用通宇通讯国外竞争对手的产品长达20年,但随着该公司对天线产品技术需求的提高,加上通宇通讯在基站天线技术方面的研发积累,2015年通宇通讯成功获得该公司的青睐成为其供应商,并占了一半的产品供应量。

多年来,通宇通讯通过努力,先后被授予国家火炬计划重点高新技术企业、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化示范工程、广东省创新型企业、广东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企业等。通宇通讯产品均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是“广东省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目前已取得了发明专利、外观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近百项。

主动作为 融入“一带一路”

随着国家“一带一路”建设的推出和实施,作为市场主体的外向型企业也迎来难得的发展机遇。

电信行业高速发展给通宇通讯带来了外延式发展机遇。近年来,凭借性价比与响应速度的优势,吴中林积极打造全球化的营销网络和研发平台,大力拓展海外市场,国际竞争力逐渐增强,国外市场份额不断攀升。据了解,通宇通讯扩建了印度、美国、巴西和澳大利亚4个营销与服务网络,新建日本、墨西哥、西班牙、俄罗斯和南非等多个国际营销与服务网络,扩大海外营销渠道的覆盖范围。

在吴中林看来,只有企业“走出去”,才能看到更广阔的天地。如今,通宇通讯的产品销往全球60多个国家和地区。在移动运营商方面,通宇通讯的客户包括全球前十大通信运营商中的中国移动、沃达丰、中国联通、印度信实、西班牙电信、俄罗斯电信等;在通信设备集成商方面,通宇通讯的客户包括华为公司、爱立信、诺基亚、中兴通讯、大唐等设备集成商。在国际市场具备了较强的竞争实力。

但是,已经实现的突破并没有让吴中林故步自封。在沉默的外表下,吴中林有一颗不太安分的心。

吴中林说,乘着“一带一路”的政策东风,通宇通讯要利用好“一带一路”相关国家的人才优势,不断增强国际影响力。

是的,“走出去”天地或许更广阔。作为在拉脱维亚创办的第一家中资生产企业,通宇通讯拉脱维亚有限公司是中国企业在拉脱维亚的拓荒者,企业创办3年多来取得了不俗的业绩。公司采取订单制生产,可根据订单需要随时调整员工人数。公司主要生产用于基站的微波天线,产品除销往拉脱维亚外,还销往立陶宛、匈牙利、法国、芬兰、意大利,并在英国、俄罗斯和波兰开拓了市场。

“拉脱维亚等‘一带一路’相关国家人力成本并不比我国高,把生产转移到这些国家,能够更好地把产能引出去。”吴中林说。

面向未来,吴中林还有更多的宏大蓝图去实施,脚踏实地的精神会让他走得更快更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