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创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业路上如何少踩“坑”
本报记者 陈莹莹
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尖峰论坛上,创业者们交流创业经。
本报记者 陈莹莹摄

“创业必须踩过的N个坑”,是2017(第十七届)中国企业未来之星年会一个尖峰论坛的主题。51信用卡、货车帮、每日优鲜、七牛云、闪送、千里马机械供应链等一众创业公司的掌门人齐聚,分享自己的创业经。

千里马机械供应链股份有限公司是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首家绿色供应链服务平台,董事长杨义华讲述了自己“摔”在坑里的经历:公司2012年就开始了IPO进程,但产业链的另一端不希望他们的价值链发生颠覆性改变,直接挖走了核心团队来阻挠公司上市。“制度远比人靠谱。”后来加强了风控管理和制度建设的杨义华感慨地说。

货车帮联合创始人、CEO唐天广“摔”进的坑则显得更为戏剧化:这家希望利用互联网武装货车司机、改造传统货运行业的公司,一直在等“缝”来。2008年,唐天广看到了货车业空跑乱跑严重、效率低下的痛点,希望通过在终端安装GPS的方式把车货匹配。“但高频高随机性的需求才能产生最本质的平台黏性,因为缺少司机交互,终端成了单向监控。”唐天广说。

2009年,联通拿到首张3G牌照;2010年,HTC推出1500元以下的智能机。唐天广以为智能终端融入消费者的时机已经到来,却发现将司机群体互联网化的难度远超预期。整整2年多的时间过去了,司机还是不会用智能机。在等待的日子里,货车帮在线下开了很多店铺,通过卖电子导航仪、电子狗来争取更多用户。因为货车司机全国跑,公司一上来就需要将网络布满全国。风口真正到来时,货车帮第一次就融资3800万美元,相当于很多公司C轮甚至D轮的规模。“做任何一件事情都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唐天广总结说。

每日优鲜联合创始人、总裁曾斌讲述了创业中经历的“爆仓危机”。

2015年初,每日优鲜微信商城正式上线,试图打通流通壁垒,做一家为消费者提供全品类生鲜商品极速交付的电商。初创的每日优鲜选择专注于商品,而物流则与中国最好的冷链物流合作。

随着业务量不断增长,弊端逐渐显现。“当我们开始快跑,第三方合作伙伴并未根据你的需求及时调整,因为它的商业模式不是根据你来设计的。”曾斌说。

2015年“6·16”水果节,因为物流公司配送速度跟不上,每日优鲜爆仓了。5000平方米的仓库仍采用一般快件的分选模式,一天只能交付4000多单,而那一天,每日优鲜拿到了4万单。

这是创业以来最深的切肤之痛。因为客户投诉,曾斌去了3次工商局。爆仓问题用了10多天才解决,每日优鲜给用户写了一封“情书”,“告白”爆仓原因,诚恳地承认错误。

痛定思痛,每日优鲜收回冷链物流的掌控权,开始自建物流体系。曾斌总结说,创业初期要借力打力,赶紧把事情先做起来,但还得抓住核心点,起初可能只有一个点,再往后是两个点、三个点;随着企业能力增强、资源增多、组织成熟,很多环节和功能要逐渐“收”回来,从合作到建立起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对外依赖越来越少。

“今天已有越来越多做生鲜、冻品的品牌商找到我们,说你们那么好的网络能不能帮我们做配送,希望可以借用我们的物流渠道。”曾斌说。截至今年5月,每日优鲜已经扩张到11个一二线核心城市,复购率超过80%。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