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获“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称号
“区域化管理”守护农产品质量安全
本报记者 郭静原 李芃达

▷把工业化标准引入农业生产领域,不断推进出口农产品生产标准化进程,提高源头区域化管理水平

▷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着力升级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开展食品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

不久前,全国首个“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称号花落山东。目前,山东国家级“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已有49个,示范区农产品出口占全省的99%;全省出口农产品检验检疫合格率保持在99.95%以上,重大质量安全风险得到有效控制。山东“出口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经验已成为全面推进质量强国建设的样板。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走进山东,一探“示范省”的生意经。

源头守护舌尖安全

“鲁丰集团全年出口约2300个集装箱,平均每个集装箱的货物重达22吨。根据产品类型不同,每出口一个集装箱将获利2万元至5万元不等,2016年我们的农产品出口额达3535万美元。”山东鲁丰集团董事长王克学告诉记者。这只是山东省从事出口农产品业务的众多企业之一。

2007年,山东检验检疫局创新开展以“区域化管理”为核心的出口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建设,并率先在潍坊安丘市试点推行。鲁丰集团从采购、收获、加工到包装等环节实行重重检测,确保合格后才能进入下一个生产环节。

在安丘源清田食品有限公司所属1000亩基地及4300亩各种原料种植合同基地里,由检验检疫部门指导安装的“二维码”追溯体系正时刻守护着农产品质量安全。“以前没有这套体系时,我们无法知道产品到底在哪个环节出了问题,现在每一箱产品都编写了独有的代码,实现对产品从种到销全过程‘看得见’的监管。”该公司总经理王秀枝表示,追溯体系不仅建立了从种植基地到原料仓库、成品仓库的定位规划和管理,还能帮助农民提高安全种植意识,质量更有保障。

如今,示范区不断推进区域标准化进程,把工业化标准引入农业生产领域,扩大标准化种植、养殖基地规模,提高源头区域化管理水平。安丘市副市长赵祥永介绍,自示范区建设以来,已建成覆盖全市范围的无缝隙农产品监管及检测网络,并基本实现全部产出农产品的“二维码”追溯体系,农产品出口合格率达99.9%,出口额持续增长。

牢牢把住过程监管

山东是传统农业大省,也是食品农产品出口大省,出口体量大、货值高,货值约占全国食品农产品出口的25%。然而,山东省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形势依然严峻,不容松懈。

山东检验检疫局食品监管处处长张艺兵表示,近年来山东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质量保障体系,共享食品农产品质量安全生态圈。山东积极打造区域性食品农产品检验检测中心,以荣成市为例,该市整合质监、农业、工商等部门检验机构,协同组建市域级检验检测中心,不断夯实检测能力。此外,总投资40亿元的潍坊畜禽产品交易城、投资10亿元的中国食品谷总部基地等陆续投入运营,初步形成大宗食品农产品现代化仓储物流和农产品冷链物流体系。

与此同时,山东从生产端、供给侧发力,着力升级产业和产品结构,持续开展食品农产品质量提升行动。2015年底上线的山东农产品安全示范区公共服务平台,目前分别入驻示范区和企业106个、1600余家,有力推动农产品信息可追溯发展和农业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初步构建起涵盖食品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存、运输、消费全产业链质量安全管理标准体系。

变“数量型”为“质量型”

通过产品出口,山东打响食品农产品质量品牌“攻坚战”。

在国家质检总局实施的出口食品企业内外销“同线同标同质”工程中,青岛九联集团成为全国首批肉鸡产品“三同”示范企业。“公司还作为国家肉鸡企业代表,先后参与了欧盟、美国、日本、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的注册检查20余次。”集团副总裁杨圣仁告诉记者。

“我们加大力度排查食品安全隐患,制定了有效的预防控制及改善措施。例如在鳕鱼加工过程中增加X光机检查的关键控制点,对鱼体残留刺排查,为儿童消费群体提供可以放心食用的优质鳕鱼蛋白。”青岛福生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钟玉华介绍。

一批食品农产品龙头企业正在加速崛起,在原料基地建设、生产加工和自检自控方面发挥主体作用。数据显示,山东规模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9300家,备案出口食品生产企业达3000家。企业质量安全管理水平不断提升,产业链条持续延展,品牌效应得以显现,推动行业由“数量型”向“质量型”转变,山东出口欧盟、日本的花生份额占到全国95%以上,出口欧盟禽肉制品占到全国40%以上。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