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回乡创业的喜和忧
本报记者 雷汉发
图为韩新国(右一)正在车间和技术人员查看产品。 本报记者 宋美倩摄

河北清河县人韩新国16年前在济南做汽车配件生意。他瞄准滤清器高端市场,创建了河北天昊滤清器生产企业,并拥有多项第一:我国北方第一家引进美国HV滤纸的企业、全国第一家提出滤清器保6万公里的企业、全国第一个在机滤生产中选用1毫米铁板的企业。靠着过硬的质量,韩新国的生意越做越好,先后在北京、上海开办了两家公司,还创出“昊滤非凡重载滤清器”和“伊兰迪重载滤清器”两个品牌,年产值达1亿多元。

需要进一步扩大生产规模时,韩新国想到了回乡创业。韩新国坦言,“当时基于两方面考虑:一方面是产业优势,清河已成为中国北方最大的滤清器制造基地,各类滤清器产量占全国商用车的30%以上,占整个滤清器销售市场的50%;另一方面是人脉资源,很多亲戚朋友都做汽配生意,信息、技术、原料不用愁”。

创业环境如何?企业建厂土地问题是否好解决?离开家乡16年的韩新国还是有些顾虑。

在一次清河县举办的创业座谈会上,韩新国说出了顾虑。让他没想到的是,当地领导非常重视,多次找他洽谈,还带他参观汽摩产业园区寻找合适的场地,并承诺项目建设过程中,政府会按企业所需提供保姆式服务。

2016年初,韩新国终于回到家乡清河,投资1.2亿元建设起年产1200余万套滤清器的生产企业。目前,他的企业已投入生产,为当地创造了200多个就业岗位。

韩新国说 —

通过在家乡一年多的创业,我发现在小县城发展有喜有忧。

喜的是,县领导十分注重经济发展,看重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从“硬”到“软”努力营造良好的营商环境。比如我的企业与县政府签约后,县里的服务小组立即进入,从前期手续到开工建设全程跟踪服务,没让企业多跑一趟腿。建设中遇到问题,只需一个电话,主管县领导就会带着职能部门到现场办公。浓浓的关怀和务实精神,让在外漂泊多年的我找到了家的感觉。

忧的是,“引才容易留才难”,小县城的资源、环境比不上大城市,在人才引进上存在种种困难。民营企业要实现大发展,离不开高技术人才。然而,虽然企业愿意出高薪引人才,但一些高科技人才,出于家庭、子女上学等因素,仍然不愿意留在小县城发展。小地方如何立足于自身特点、建立与自身相协调的人才战略,为民营企业发展解决大难题,值得各地思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