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理想一起去追”
——访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廉 丹

在香港回归祖国20周年之际,中央人民政府驻香港特别行政区联络办公室主任张晓明接受了记者的采访,畅谈香港回归20年“一国两制”实践取得的巨大成功。

记者:您如何评价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一国两制”的实践情况?

张晓明:香港回归以来,中央管治香港,中央政府、内地各有关方面、香港特别行政区处理香港事务,都是按照“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办事,以“一国两制”作为总的指导原则。而且,从回归那一刻起,香港的历史进入新纪元,“一国两制”作为一个史无前例的新事物在香港全面付诸实施。我想从以下6个方面来说明“一国两制”在香港实践所取得的巨大成功。

第一个方面,香港顺利纳入国家治理体系之中。中央政府已经对香港实行有效管治。“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首先是为了实现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因此,衡量“一国两制”是否成功,首先也应检视这一目标有没有达到。香港回归祖国20年来,中国政府对香港实行了实实在在的管治。不仅飘扬在香港的港旗换成了五星红旗和紫荆花区旗,驻防的军队由英军换成了中国人民解放军,外交事务归中央负责管理,而且《基本法》在香港特别行政区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牢固确立,《基本法》规定的特别行政区制度正常运行,《基本法》规定的属于中央的权力得到有效行使。总的来说,中央对香港特别行政区的管理体制运行顺畅,国家主权得到彰显,国家安全得到维护。

第二个方面,香港持续繁荣稳定。香港回归以来继续保持经济繁荣,继续保持国际金融、航运、贸易中心地位,一直被有关国际机构评选为最自由经济体和最具竞争力地区之一,良好的营商环境举世公认。香港的繁荣和进步还表现在经济和社会生活的许多方面。比如,从1997年至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年均实质增长3.2%,在发达经济体中位居前列。如果我们把这些发展成就和进步,放到香港回归不久就遭遇亚洲金融危机的巨大冲击、后来又遭遇非典疫情和国际金融危机影响的大背景下来观察,放到当前整个资本主义国家和地区的经济社会大环境中作比较,我们就会更加感到殊为不易。

第三个方面,香港同胞真正实现了当家作主。从回归那一刻起,管治香港的重担就主要落到了香港同胞肩上,“港人治港”、高度自治变成生动现实。特区政府就自治范围内的各种重大事务自主决策,施政经验日益积累,管治能力不断提高。他还强调说,回归后香港居民享有了前所未有的民主权利,行政长官和立法会选举制度的民主程度越来越高。在每5年一个轮回的选举周期内,香港至少举行5场大的选举,每一场选举都依法有序进行。

第四个方面,香港的制度特色和意识形态延续不变。香港居民所珍视的法治、自由、人权、公正、廉洁等核心价值观仍然广受尊崇,言论自由、新闻自由、游行集会的自由等较之回归前有增无减,香港仍然是公认的全世界最自由的地方之一。

第五个方面,香港与祖国内地在各领域交流合作日益密切、互利共赢的趋势更加明显。20年来,内地出台了一系列支持香港经济社会发展、促进香港与内地合作共赢的政策措施,香港与内地的交流合作机制越来越完善,领域越来越宽广,程度越来越深化。香港现在仍是内地最大的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地、内地企业最大的境外融资中心,并已成为内地最大的境外投资目的地,还是全球最大的离岸人民币业务中心。

第六个方面,香港作为国际性大都市的魅力不减当年。目前,香港以中国政府代表团成员或其他适当身份参与的以国家为单位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有41个,参与的不限主权国家参加的政府间国际组织37个。已有157个国家和地区给予香港特别行政区护照持有人免签证或落地签证安排。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评判香港“一国两制”的实践情况,一定要有全局的、历史的、发展的眼光,特别是要有把它作为一种新的政治实践来加以观察的战略耐心,从而按照新事物发展的一般规律来把握和处理有关问题。我们充分肯定“一国两制”实践的成功,并不意味着这个实践的过程风平浪静、波澜不兴。作为一项史无前例的新事物,“一国两制”在实践过程中遇到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出现一些矛盾和冲突是必然的,遇到一点曲折也是在所难免的。

记者:如何看待香港“一国两制”实践在这几年遇到的新情况新问题?

张晓明:对这个问题,我想讲3句话:

第一句话是保持定力。“一国两制”作为一项前无古人的开创性事业,必然要在探索中前进。在此过程中,不断遇到新情况新问题,是十分正常的。对于“一国两制”,我们要有制度自信。

第二句话是客观分析。出现非法“占中”“旺角暴乱”“港独”冒起等种种乱象,应该说原因很复杂。从香港的社会状况、历史原因和国际环境影响等因素看,香港出现某些现象和问题是必然的。同时,香港出现的一些问题也与两个阶段性因素相关联:一是香港社会内部矛盾已经积累到一定程度,特别是香港经济结构性矛盾突出,制造业空洞化,利益格局固化,高房价、高租金等政策推高了营商和创业成本,抑制了经济发展活力,导致住房难、青年人向上流动难等问题,社会不满情绪有所积聚。二是这几年香港又面对行政长官普选方案等争议性很大的政治法律问题,而且必须作出处理,由此也必然引发不同政治力量的激烈较量,加剧社会政治对抗气氛。因此,可以说香港这几年出现一些乱象有其必然性,也有其阶段性特征。

第三句话是妥为应对。对那些严重违反“一国两制”方针和基本法、挑战中央的原则底线、从根本上损害香港居民整体利益的现象和问题,必须依法规管,及时纠偏,坚决遏止。同时,要按照法治思维,善于立规矩,通过对一些新情况、新问题的应对处理形成制度成果。

记者:您对进一步推动香港未来经济社会发展有什么看法?

张晓明:谋划和推动香港经济社会发展、把香港特别行政区建设得更加美好,主要靠香港特别行政区政府和社会各界人士齐心协力。我认为有3个方面值得高度重视:第一,要充分发挥香港自身优势。香港优势很多,我曾概括过“四化”,一是高度市场化,二是高度法治化,三是高度专业化,四是高度国际化。可以预见,香港这“四化”的水平高于内地的状况还会持续比较长的时间。比如专业化方面,香港服务业门类齐全,会计、法律、设计、咨询等各种各样的专业人才应有尽有,又与国际社会接轨。对这些优势应加以巩固和提升。第二,要积极融入国家发展。现在国家有三个大的战略都跟香港密切相关,对香港来说都是重大利好:一是“一带一路”建设,二是人民币国际化,三是粤港澳大湾区超级城市群规划和建设。这对香港来说,都蕴藏着巨大商机,关键就看香港能不能有效对接,能不能善用香港所长,服务国家之需,从而在参与和助力国家战略的过程中实现自身更大的发展。第三,要维护社会安定和谐。俗话说“家和万事兴”。香港在国际社会的立身之本在于其经济地位,在于其经济竞争力。我们很高兴地看到,目前香港社会各界人士普遍厌倦政治争拗,希望集中精力务实解决经济民生问题,像《狮子山下》的歌词中所唱的那样,“放开彼此心中矛盾,理想一起去追”。

记者:如何看待香港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

张晓明:积极推动香港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用好“香港所长”服务于“国家所需”,既是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需要,也是香港自身繁荣发展的需要。

中央高度关注和积极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国家发布的《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就明确提出,要发挥香港的独特优势作用。在制定“十三五”规划纲要时,中央政府也把支持香港参与和助力“一带一路”建设作为重要的政策取向。中央领导同志多次指出,中央支持香港在打造综合服务平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和“一带一路”投融资平台建设、与内地共同开辟“一带一路”市场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我们很高兴地看到,自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以来,香港社会各界反响热烈、行动迅速。特别行政区政府成立了“一带一路”督导委员会和“一带一路”办公室,建立了政府内部工作架构。同时,依托各类法定和重点商业机构,搭建起了信息资讯、基建融资、经贸投资、人才培训等“一带一路”功能平台。还有很多香港企业家已捷足先登,凭借其灵敏的商业头脑、广泛的国际商贸网络,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投资布局,并取得初步成功。香港社会各界对参与“一带一路”的热情正在持续升温。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