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河北邢台:
昔日塌陷区 今朝风光美
本报记者 雷汉发 通讯员 闫丽静

周末,河北省邢台市市民郑春林一家来到市南郊游玩。一路垂钓、赏花、采摘、聚餐,全家玩得很尽兴。郑春林的父亲张晓涛说:“没想到这以前到处是垃圾山和臭水坑的采煤塌陷区,现在变得这么漂亮。要不是亲眼看到,说什么我也不信。”

张晓涛感慨发生巨大变化的地方,是处于邢台市桥西区李村镇的采煤塌陷区。

因地制宜恢复生态

李村镇地处邢台市城郊,北临七里河,南接大沙河,生态环境基础本来不错。然而,采煤导致大量土地沉陷、积水、村庄搬迁,人地矛盾加剧。

“煤炭开采后造成的地表塌陷及其治理恢复是个难题,我们采取的办法是因地制宜,能恢复耕地的恢复耕地,能造水面的造水面,宜林则林。”李村镇党委书记马朝勇说,塌陷区恢复治理需要大量资金,一方面,他们积极争取上级资金;另一方面,动员社会力量积极参与,累计投入社会资本2亿元,累计植树60余万株,绿化林面积1.5万亩,恢复耕地1500亩,新增水面1000亩。

该镇南部是有一块总面积接近3平方公里的富煤区,地底煤炭开采后,形成了多处塌陷地,由于多年疏于管理,城里的生活和工业污水都往这里排,使得此处成为垃圾遍地、污水横溢的城市“疮疤”。环境整治过程中,该区在这里修湖造坝、沟通水系,使这里出现了天蓝水清、林木繁盛的美景,成为百姓休闲旅游的新景区。最近,河北省政府决定,要进一步加大投资力度,将这里打造成河北南部最大的城市生态湿地公园。

引导发展高效农业

李村镇是桥西区的农业大镇,但这里大半耕地被破坏,当地党委、政府一方面恢复耕地,让荒野变良田、包袱变资源;另一方面,积极对接市场,引导农民调整种植结构,发展高效生态农业。

“高效生态农业是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也是加快农业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要求。”邢台市桥西区农业局局长刘远哲说。

李村镇以绿色消费需求为导向,以提高农业市场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核心,深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高效生态农业。近6年,李村镇发展采摘园数十个,带动农民大幅增收。

“今年春天,每天来采摘草莓的游客有几百人,20来天我就挣了3000多元。”西北留村村民张立兵给记者算了一笔账,过去种植传统农作物,一年忙到头,每亩地收入不足1000元;如今种草莓、火龙果、甜瓜等,每亩地收入高达3万元。

近年来,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休闲生活品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发展城乡接合部休闲农业、生态旅游项目具有很大的市场前景。

“我们在发展生态农业的基础上,积极发展休闲旅游业,一产连三产,用大农业带动大旅游,实现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的双丰收。”马朝勇说,李村镇以乡村旅游为重要抓手,大力推进生态特色农业开发,实现特色园区“有规划”、乡村旅游“有看头”。现在的李村镇已经成为邢台市民休闲旅游的好地方。

截至目前,李村镇发展生态休闲农业园区约7000亩,带动当地2000余人就业,人均增收1.5万元。结合“农旅”惠百姓,也让李村镇释放出越发强劲的发展动力。

马朝勇表示,未来5年,李村镇将着力发展襄湖岛现代农业园区综合开发,培育特色农业文化和旅游景点,结合现有的“绿野仙踪”薰衣草庄园、西北留农业观光园、伍仲历史文化产业园等优质项目,力争把李村打造成花的海洋、绿的世界。随着在建生态农业项目的达标与新项目的落地,李村镇这片塌陷区将实现华丽转身,向农业更强、农民更富、农村更美的目标迈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