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学术造假事件时有发生,为了职称、课题申报、业绩荣誉等,部分科技人员铤而走险。
在“唯论文、唯SCI”导向还未能彻底扭转的情况下,造假需求甚至催生了相关市场,一些第三方中介机构通过收取高额费用,为学术造假提供各种便利。而有的学术期刊把关不严,不加审核地使用作者提供的同行评议专家和同行评议意见,客观上成为学术论文造假灰色产业链上的重要出口。
要掐断学术造假的产业链,让科研工作真正回归创新的本源,必须深化科研评价制度改革,要在评价标准、评价方式、评价程序等关键方面进一步拿出改革的硬招实招,减轻科研人员负担,改善有利于一线科研人员创新研究的条件环境。
同时,科研单位应该建立更加科学的学术水平评价制度。评价科研人才,不应只看其论文的数量,而应该综合品德品格、研究能力、实际贡献等评价标准,引导科技人员更好地开展科研创新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