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离不开具有独特优势的航空业发展和机场群建设。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之相对应,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大机场群,并将打造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发展格局,满足三大城市群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
5月底,河北承德普宁机场正式通航。作为河北省启用的第6座民用运输机场,承德机场的通航也标志着京津冀机场群建设进一步加快。
“机场群”概念的提出,不仅指的是区域内多个机场的简单集合,而是以协同运行和差异化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多机场体系。在日前举行的2017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航局局长冯正霖指出,“城市群和机场群代表了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是当前区域经济发展的前沿课题”。
打造三大机场群
在我国,促进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区域城市群的健康发展,也需要与之协调配套的机场群。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发展,尤其离不开具有独特优势的航空业发展和机场群建设。
从发达国家经验来看,以城市群为代表的区域经济快速发展往往与机场群的扩张相伴相生。机场群和城市群协同发展的趋势在我国愈加明显。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大区域以2.8%的国土面积集聚了18%的人口,创造了36%的国内生产总值,是我国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与之相对应,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形成了三大机场群。2016年,三大机场群完成旅客吞吐量4.73亿人次,占全国46.5%;货邮吞吐量1469万吨,占全国74.7%。不仅如此,“十三五”发展规划明确提出要在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与之相配套的,着力打造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三个世界级机场群的构想也相应出炉,为机场群建设提供了有利机遇。
打造世界级机场群的重要前提,在于合理的分工定位。“不可能所有机场都是大型国际枢纽机场,也不能所有机场都是门对门、点对点式的目的地机场”,冯正霖指出,这需要通过引导三大机场群形成功能分工合理、市场定位清晰的发展格局,以促进枢纽、干线和支线机场有机衔接,满足三大城市群发展对航空运输的巨大需求。
“机场布局和建设不仅仅要考虑单个布点的问题,而是要由点及面,更多地考虑机场在国家机场体系中的功能定位,以及各个机场的相互协调”,在2017中国民航发展论坛上,中国民航局发展计划司司长王长益表示支持从群这样一个视角来审视机场布局,每个机场的功能定位将会更加清晰,作用就会发挥得更好。
对接城市群空运需求
据了解,今年初发布的《全国民用运输机场布局规划》,全国机场由华北、华东、东北、中南、西南、西北六大机场群组成,每个群内的机场功能也作了初步的定位。规划提出了3+10+29的枢纽建设目标,也就是到2025年,将形成三大世界级机场群,10个国际航空枢纽,29个区域航空枢纽。
从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等地区的机场群规划建设来看,也是各具特点。
首都机场集团公司总经理刘雪松表示,首都机场集团管理着北京首都机场、天津滨海机场、石家庄正定机场等京津冀地区的主要机场,并负责建设运营北京新机场。3年来,京津冀机场群协同发展成效明显。首都机场国际和地区旅客占比从2014年的24%上升到2016年的26%;天津机场形成进出北京的空中新通道,2016年共有256万京冀及周边旅客出行;石家庄机场形成进出北京的旅游新线路,今年前4个月,空铁联运旅客达到19万人次,同比增长74%。刘雪松指出,首都机场集团将着重把握两个阶段的发展重点,一是2019年底前的调整结构阶段,目标是机场群整体服务水平、交通智能化、运营管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二是2020年至2030年形成北京双枢纽发展格局和建成京津冀世界级机场群。
东航集团公司党组成员、副总经理唐兵认为,长三角是“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地带,具有举足轻重的战略地位。目前东航在长三角城市群现有12个机场全面投入运力,开通航线,长三角区域运力的投入占整个东航的60%以上。东航通过运力优先、航线优先、资源优先、发展优先这四个优先,推动区域内分、子公司的发展壮大,进一步完善上海、南京、杭州的下三角布局,明确上海为龙头市场,南京和杭州为关键市场,合肥为重要市场,加强航线航班,提高市场密度和厚度。同时,利用交通枢纽优势,使长三角区域的旅客便捷地在空地交通方式之间中转衔接,在长三角形成完善的服务网。
民航中南管理局局长周毅州指出,珠三角地区是“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节点和发展区域,从珠三角地区的机场群来看,机场群虽然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与城市群功能定位和发展的需求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他指出,珠三角地区要从优化珠三角空域环境入题破局,在综合交通体系下,谋求发展定位,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紧密结合。“总体来看,通过珠三角机场群的合理分工和协调,实现与珠三角城市群发展的新协同,不仅是民航业,也是地方政府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主要抓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