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读者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6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扶贫当知民所需

近年来,各地不断在精准扶贫上下功夫,诸如“结亲连心”“结对帮扶”等一系列的精准扶贫措施接踵而出。其初衷是把帮扶任务层层分解,把帮扶责任落实到人,满足贫困群众的多样化需求,强化帮扶实效。

然而,在实际工作中,少数地方为了交差了事,在无后续配套跟进的情况下,通过文件简单摊派硬性任务,导致部分没有农村扶贫经验的同志手足无措,为了完成“任务”,只是象征性地过年过节送点米面,给点钱;还有一些地方,财政部门投入的资金,不是用于改善农业基础设施,提高农产品科技含量,增强农产品市场竞争力,而是一味地搞一些群众不了解不认同的低效的农业扩大再生产。这样做,不仅没改变贫困村的现状,反而寒了广大贫困群众的心。

农村贫困的根源各种各样,有的村地处偏僻,交通不便,信息不灵,穷在没有致富路;有的村土地贫瘠,穷在没有优势;有的村虽然土地肥沃,交通也便利,但穷在没有产业和项目;有的村信息不灵,市场渠道不畅,穷在农副产品卖不出去。有的农户因没有一技之长,找不到致富门路;有的农户缺乏资金,想发展产业和项目没有金融支持;有的农户因病因残,没劳力没收入来源。

群众的需求是精准扶贫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精准扶贫不能“撒胡椒面”“锦上添花”,必须抓住痛点、落在实处,要与贫困群众进行“面对面、心连心”的交谈,真实地了解贫困群众对精准扶贫的渴望和需求。在制定帮扶政策上当好“责任人”,因人因地施策,因贫困原因施策,因贫困类型施策,不落一户,不落一人;在落实帮扶措施上当好“实干家”,对交通落后的村,要通过争取资金,改善交通状况,让农村物流、人流活起来;对不适宜农户居住的、自然条件差的偏僻村,要通过整体搬迁,将农户迁移到条件较好的地方来;对没有产业和项目的村或者产业和项目少的,要认真做好立项调查,选择适宜的产业,带动农户致富;对想发展而缺少资金的贫困户,要切实加强农村金融服务;对没有技术的农户,要组织参加技能培训。

扶贫当知民所需。只有精准地掌握群众的需求,才能将各项扶贫工作开展好、落实好,才能真正将贫困户引上致富之路。

(山东省高密市 单立文)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