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兴边富民行动“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作为民族工作领域一个重要的专项规划,它有何新亮点?日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国家民委有关负责人和部分参与规划咨询论证的专家,对《规划》进行了解读。
维护民族团结边防稳固
促进团结、固边睦邻是本次《规划》编制的基本原则之一。《规划》提出,全面正确贯彻落实党的民族宗教政策,不断巩固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维护边境地区社会稳定,增强兴边富民辐射作用,增进睦邻友好,为边境地区发展营造良好内外环境。
《规划》论证专家组组长、中央民族大学少数民族事业协同创新中心主任杨圣敏教授认为,生活在我国边境线上的30多个民族,与国外同一民族山水相连、礼俗相同,有的甚至血缘相亲。没有民族团结和边防稳固,边境地区发展就会成无源之水、无本之木。《规划》强调的“促进团结,固边睦邻”是基础。
在杨圣敏看来,近10余年来,边境民族地区的发展速度大大提高,目前已经超过全国平均发展速度。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成就,兴边富民行动功不可没。
国家民委原副主任罗黎明认为,近年来,我国加大规划编制改革力度,大规模缩减国家级专项规划数量,但在民族工作领域,仍保留了包括兴边富民行动规划在内的两个国家级专项规划。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新时期民族工作的高度重视,对加快少数民族和民族地区发展的高度重视,对边境地区和广大边民的特殊关怀。
“《规划》体现出统筹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特点。”国家民委经济发展司司长乐长虹认为,《规划》内容涉及边境地区经济社会发展诸多方面,重点突出,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一脉相承,既延续了兴边富民行动实施以来的各项重大政策措施,又根据新的形势和任务,进行了充实调整,特别是主要任务部分,更加全面和具体,与兴边富民行动不断深入推进的态势是相适应的,说明中央推进兴边富民行动的力度更大了。
强化政策支撑有效性
一个规划实施的效果如何,政策支撑是关键。本次《规划》的一大亮点,就是强化政策举措的差别化。《规划》强调,不仅国家优先支持边境地区改革创新和加快发展,出台差别化政策予以支持,进一步加大相关优惠政策对边境地区的倾斜力度,还要在边民扶持、财政、金融、土地、社会保障、资源开发与生态保护补偿、对口支援等七个方面强化政策支持。
为什么要强化政策举措的差别化?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孙志燕看来,由于沿边地区多数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发展能力相对较低,又远离市场,单纯依靠市场竞争,这些地区很难吸引优质资源流入,必须要通过一些差异性政策的实施,创造更平等的发展机会,使其在追赶发展的初期能够通过自我发展能力的提升,实现跨越发展。
孙志燕认为,我国沿边地区涉及多个省区,这些地区无论是区位条件、资源禀赋、民族构成、地形地貌,还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都存在着十分显著的差异,而这些差异即代表着不同地区的比较优势。为此,应针对不同地区不同的发展问题有不同的政策响应。
“因地制宜的差异性区域政策实际上在政策需求与供给,各地区不同的发展要素和发展主体之间形成了多元、多层次的有机匹配,在更大程度上提高了区域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会在政策实施过程中形成良性的传导机制,对落实《规划》具有重要的保障作用。”孙志燕说。
州市首次成为联动区
记者注意到,与兴边富民行动“十一五”“十二五”规划有所不同,本次《规划》对格局进行了调整和创新。《规划》提出“以沿边境乡镇为重点梯次推进”,并首次提出将边境市作为规划联动区,增强对边境地区建设发展的支撑保障能力,形成边境地区夯实前沿、以边带面、从线到片的空间格局。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研究员董锁成认为,这样的安排抓住了边疆的要点和短板。沿边境乡镇处于边境地区,离中心城市比较远,受中心城市辐射弱,因此,一般发展滞后。但是,沿边境乡镇具有地缘特殊重要性,既是我国边防的最前线,又是沿边开放的最前沿。抓住沿边境乡镇,兴边富民行动才能有效落地,才能使有限资源集中落到关键区域。
在董锁成看来,将边境州市作为规划联动范围,是要充分发挥其在带动边境县发展中的特殊作用,一方面是在更大平台上整合资源,争取更多支持;另一方面强调项目资金的重点投入,向边境县倾斜,进而不断优化产业发展布局,形成更加全面的联动优势,夯实和扩展边境地区发展基础,更好地达到加强边疆治理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