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凭借成功的跨国非同业并购,不断巩固全球汽车零部件顶级供应商领导地位——
京西重工:新兵闯天下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图① 2009年11月2日,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与美国德尔福公司签约,前者将收购后者减振和制动业务。
图② 京西重工捷克海布工厂外景。捷克海布工厂是京西重工自2009年成立以来在海外投资建设的第一家工厂。
图③ 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左二)到京西重工调研。 (资料图片)

2017年5月底,位于北京石景山盛景国际大厦七层的北京京西重工有限公司总部里,工作人员正在为即将在美国印第安纳州破土动工的新工厂紧张忙碌着。作为一家跨国企业的“神经中枢”,这里每项决策影响着全球5000多名员工的生计。

很难想象,这家工厂遍布全球的企业成立至今满打满算不过8年。从汽车产业的“门外汉”,到布局美欧、翱翔在“一带一路”上,京西重工凭借在汽车零部件核心技术上的优势不断提升自身高端制造水平,在国际汽车市场上开疆拓土。

中西合璧谋融合

2009年3月30日,成立仅7天的京西重工与美国德尔福公司签署收购其全球减震和制动业务的主协议。同年11月份,交割协议签署,京西重工以世界汽车零部件行业“新兵”的身份闯进国人视野。

这匹主导了跨越太平洋的非同业并购“黑马”,是由首钢总公司和房山国有资产经营管理公司共同出资成立的。“当时,北京希望把汽车产业打造成为支柱产业,首钢则面临搬迁后持续发展的问题。”京西重工董事长蒋运安说,成立京西重工绝不是拍脑袋决策,而是北京市扶持首钢发展高端制造业的举措之一。

当时,国际金融危机尚在蔓延,脱胎于美国通用汽车的德尔福公司陷入困境,不得不剥离悬架、制动、转向、安全气囊等多项业务,在全球寻求战略重组方。此时,中国出台《汽车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将汽车零部件产业自主化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可以说,京西重工生逢其时。

通过并购,京西重工在获得德尔福高端研发技术和客户群的基础上,迅速进入底盘系统和智能驾驶等核心领域,实现零部件行业的产业化、规模化和国际化,有效弥补了我国汽车产业的短板。

但问题也接踵而至,一家纯粹的国企并购美国“老店”,文化背景、思维方式南辕北辙,怎样融合东西方“基因”?

用国企思维来管理,肯定是不行的。经历了并购初期的磨合,京西重工制定了“接得住、管得了、可持续”的“十二五”目标,决心“摸着石头过河”。

非同业跨国并购,文化差异、管理理念冲突必然存在。针对“多语言、多文化、多法律、多政治环境”等特点,京西重工认真分析中外文化差异,寻找彼此的融合点,着力培育独具特色的企业文化,树立统一的企业发展目标和愿景,实现企业各单元从“形”的整合到“神”的融合。同时,重点吸纳具有国际化背景的专业人才加盟,借由他们的文化背景、沟通方式、专业能力加快推动融合。

“我们要利用国外先进技术、经验,融合中国特色文化,提升中国企业国际化经营管理水平。”京西重工党委书记王中华表示。

最终,这家外籍员工占75%的企业找到了“平衡点”——尊重汽车产业发展规律,发挥中外方各自优势,用全球化视野、市场化方式共同组建融合管理团队。

业界评价认为,京西重工的跨国并购较好完成了文化融合和团队融合,为国有企业海外并购、市场化运营探索出一条可供借鉴的道路。

产融结合促发展

从成立之初,京西重工就肩负多重使命。一方面,企业要尽快拥有世界先进零部件核心技术和领先产品,加快发展步伐;另一方面,要建立资本平台,并依托海外研发平台,帮助北京房山加快建立汽车高端零部件生产基地。

京西重工深知,德尔福虽然具有高端、个性化的传统技术优势,但企业要发展,吃“老本”肯定不行。为保证技术的先进性,京西重工坚持每年投入8000多万美元作为研发经费,这对一家年销售收入不到9亿美元的企业来说确实不是小数目。

秉承“技术引领前行”的发展理念,加上持续稳定的研发投入,京西重工迎来了技术成果集中爆发期。目前,企业拥有专利或专有技术1000多项,仅2016年就申请发明专利38项,获得授权专利39项。其成功研发的第4代磁流变减震器和新一代空气悬架产品立足全球最高端,显著增强了企业核心竞争力。有高端产品、高端技术、高端客户助阵,京西重工的订单量大幅攀升,截至2016年底已实现手持订单64亿美元的骄人战绩。

技术研发需要钱,配套建设更需要钱。为保证现金流,京西重工通过资本市场收购上市公司,实现资本性融资和财务融资,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资金瓶颈,使“产融”深度结合,最大限度发挥协同效应。

如今,京西重工已在波兰克拉斯诺、墨西哥奇瓦瓦、英国卢顿、捷克海布、中国上海、中国北京拥有6家工厂;在美国、法国、波兰、中国拥有6个技术研发中心;业务分布于14个国家和地区。

同时,通过大力推进制动器业务优化及研发本土化转移,京西重工的控制制动软件应用在国内实现进一步转换,软件设置与更改基本转移到上海工厂;房山研发中心测试实验室能够满足本土客户样件组装要求,实现样件总装生产100%国产化。通过本土化的转移和培养,中国汽车零部件产业的国产化研发和自主保障能力明显提升。

“一带一路”中占先机

京西重工自成立以来,始终把企业发展战略与国家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思路让京西重工不断收获惊喜。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一带一路”倡议。2015年,国务院印发《中国制造2025》,全面推进实施制造业强国战略。京西重工积极响应,扎实推进智能化、自动化、信息化工厂建设。经过调研,其欧洲新工厂建设最终选址与汽车制造中心德国临近的捷克海布市。

这家已于今年4月份实现量产的捷克工厂,在厂房设计、现场布局、设备选型、工艺流程、运营管理体系等方面均实现了历史性突破,预计到2020年产量将达400万支,可为法拉利、保时捷、凯迪拉克、宝马、奥迪、沃尔沃、路虎、通用等高档轿车提供减震器。

位于波兰克拉斯诺的老工厂虽有40多年的历史,但直至京西重工2009年收购之前,减震器的产量水平仅为600万支。收购后,京西重工在不增加场地面积的前提下,通过优化工艺流程、提升自动化水平,提高生产效率近30%。

在北美市场上,京西重工已决定在靠近美国整车厂的印第安纳州设立新工厂,扩大与通用、福特、宝马及本田的业务合作,完善北美布局,稳固其作为全球汽车零部件顶级供应商的领导地位。

商海行舟,不进则退。为把京西重工打造成拥有领先技术、核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首钢总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靳伟多次率队到京西重工调研指导工作,并将其作为旗下首家国际化经营改革试点单位予以重点关注。未来,这块“试验田”将以提高股东投资回报能力为导向,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加强体制机制建设,不断激发活力、提高效率和效益、提升价值。

在国际市场开拓方面,京西重工明确了稳步发展欧美市场,积极扩大中国市场,择机并购重组扩大规模的思路。这个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后起之秀”目标很明确:2020年,销售收入达到100亿元,利润达5亿元;2020年,现有全部资产注入京西国际,实现整体上市,上市公司市值达到100亿港元。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