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6月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做大做强新经济要出好“八招”
石建勋 王盼盼

【核心看点】 新经济是相对于传统经济而言,不仅泛指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由信息技术革命带动的、以高新技术产业为龙头的新产业、新业态、新的消费和商业模式,还表现为传统产业与新技术的融合发展。眼下,世界正在进入以信息产业为主导的新经济发展时期。从当前和今后我国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看,加快发展新经济,做大做强新经济,是我国适应新常态、引领新常态的一个重要思路和发展路径,对于我国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具有战略性的重要作用

发展新经济、培育新动能是遵循新发展理念、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的必然选择,也可以为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创造必要和有利条件。当前,我国新经济发展的总体态势良好,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困难、挑战和风险,需要多措并举,综合施策,找准着力点,加快补创新和制度短板,进一步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为新经济提供新动能。

□ 建立包容创新的审慎监管制度,为新经济发展创造更大空间

政府要根据新经济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加快职能转变,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公共服务供给,在保护产权、加强监管、维护公平、强化激励、集聚人才等方面积极作为;正确发挥政府在新经济业态发展初期的引导作用,综合运用财税、金融等市场化工具促进新经济快速发展;梳理、修改与新经济发展不相适应、阻碍新经济发展的法律法规及其相关条款;要逐步放开新经济领域的行业准入,加快推行负面清单管理制度。制定和实施新经济领域的产业负面清单管理,推动竞争性领域行业市场化改革,要由前置审批为主转变为依法加强事中事后监管为主。加快建立服务新经济的跨部门协调机制,加强联动,避免政策碎片化;推进跨部门、跨行业综合市场监管和综合执法,形成监管合力。适应新经济生产分布式、流动扁平化、消费个性化等特点,建立以信用和用户选择为核心的行业自律和事中事后监管模式。及时发现、总结新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成功经验和模式,在全国范围内复制推广。

□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培育新经济发展持久动力

在这一过程中,一要强化企业在创新中的主体地位,积极培育各类创新主体。既要大力发展高端创新产业,又要注重提高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持续推进众创、众筹、众扶等新型创新创业模式。二要加大重点领域科技攻关,瞄准制约新经济发展壮大的核心技术瓶颈,加大核心技术和零部件研发投入,集中攻坚克难,夯实新经济发展的技术基础。三要推动构建大中小企业、政府、高校、科研院所、创客等多方协同的“双创”平台,搭建多元化创新平台和网络,提高创新生态系统开放协同性,促进各方面创新主体充分互动,让信息、人才和资金等要素在各类组织之间有序流动,形成开放合作的创新网络和形式多样的创新共同体。四要努力完善创新生态环境。深化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创新,形成充满活力的科技运行体制。着力改革和创新科研经费使用和管理方式,充分释放科研潜力。

□ 培育多层次发展主体,努力做大做强新经济

实施新产业新业态培育工程,培育一批新经济龙头企业,引导产业上下游企业加强分工合作,有效拓宽新经济发展空间;利用大数据支撑驱动作用,努力在产业互联、行业精细化、精准营销等方面催生出更多的新经济形态;积极培育基于互联网的创业组织方式,鼓励、扶持基于大数据的创新和创业;支持领军企业和投资机构开设创客工场、创客学院、创客基金与众筹平台;加快建设一批具有示范带动作用的新经济示范区,形成各具特色的新经济运营与服务模式。

□ 加快创新人才培养,优化新经济人才成长环境

大力培养新经济发展需要的高素质创新人才、完善人才激励制度、优化人才结构,是促进新经济发展的重要保障。在重点引进一批国内急需的创新人才同时,要探索建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人才培养机制和职业培训体系,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为新经济发展源源不断地培育和输送人才。创新新经济人才评价机制,为新经济领域的创新创业人才提供良好的工作激励,最大限度释放人才的创造力和积极性。加快完善人才服务保障体系。取消妨碍人才自由流动各种限制,营造创新创业便利条件。

□ 加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强化新经济发展的金融支撑

新经济企业多为轻资产型创业创新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较一般传统企业更为突出。为此,必须加快构建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发挥金融创新对新经济的助推作用。一方面,要积极探索新型资产融资抵质押方式,鼓励金融机构针对新经济形态企业特点,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扩大企业贷款抵质押品范围;另一方面,要加快完善信贷管理机制,鼓励商业银行加强与保险、融资性担保公司等机构合作,支持金融机构与创业投资、产业投资基金等新金融业态建立投贷联动机制,探索形成适合新经济发展的金融服务模式。此外,还要加快构建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新经济形态企业上市融资和发行企业债券;增加金融供给主体,发展互联网金融等普惠性金融组织。发挥政府引导资金的带动和放大作用,引导各类风险投资基金支持新经济发展。

□ 加快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信息数据的公开与共享

着力破除信息孤岛,大力推进全社会信息数据的公开和共享,让重要的生产资料数据自由流动,实现对分散数据的有机整合和充分利用。深入推进政府信息资源公开、数据开放和共享应用;加快建立政府部门间互联互通的信息资源公共服务平台,扩大政府数据服务范围,满足新经济发展需求。推动实现数据资产化的统一管理。将既有的竖井式数据平台重构为云化的、开放的、分布式架构的大数据平台,为新经济的创新发展创造数据便利。加快推进大数据、云技术、能源互联网、智能电网、工业互联网等各种信息技术设施的投资,弥补我国智能基础设施发展的“短板”。

□ 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社会信用体系建设

要强化无形资产保护,推动建立知识产权保护联盟,营造出有利于创新创业的市场环境;加快完善质量监管体系,规范新经济发展的市场秩序;加强知识产权执法队伍建设,严厉打击侵犯知识产权的违法犯罪活动。加快完善知识产权领域的社会信用体系建设,完善信用环境。加快建设企业信用信息“全国一张网”,建立健全市场主体诚信档案、市场退出机制等,对市场主体建立从“注册”到“注销”的全生命周期信用监管体系。尽快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领域联合激励与惩戒机制,开展信用联合惩戒,对失信者予以重罚,提高市场主体失信、违法犯罪的机会成本。

□ 加快完善网络安全体系建设,筑牢发展安全底线

网络安全将是未来新经济发展中面临的一大潜在风险,必须加快构建网络安全体系、强化网络安全保障。加强对相关政府、企业和个人的培训,提高其网络安全意识;政府要牵头推动实施网络技术的安全验证与提升,探索企业最佳商业模式;加快建立有效的市场机制,充分体现网络安全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营造适宜网络安全产业发展的环境;探索政策支持方式,为网络安全产业发展与人才培育创造条件;加强网络安全立法司法,切实保障网络安全。(作者单位:上海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同济大学)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