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人物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
——记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明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佘 颖

人物小传

王向明,男,1957年生人,中共党员,现任中国人民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曾获评首届全国高校百名政治理论课优秀教师、全国“三育人”先进个人等荣誉,并两次入选教育部全国高校政治理论课“精彩一课”教学示范片。

王向明主要从事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教学与研究,30多年来,他一直工作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教育教学一线,承担从本科生到博士生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年均教学工作量在200学时以上。

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经济发展更加平稳,这显著提升了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验和自信

午后一点半的中国人民大学,原本安静的逸夫会议楼第一报告厅隐隐传来一阵激昂的歌声——从来就没有什么救世主,也没有神仙皇帝,要创造人类的幸福,全靠我们自己……

记者推开两道隔音门,偌大的报告厅满满当当,坐满了300多位学生。一位男生一边鼓掌一边悄声介绍:“这是王向明老师的思想政治课,今天的主题是《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科学方法论》。”

从1点到4点,整堂课一直在欢声笑语和问答互动中度过。“只要学生认真听三五分钟,我一定会抓住他的注意力。”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王向明信心十足地说。

思想政治课要关注“抬头率”

高校思政课可能是不少老师和学生最怵的课程。王向明今天的大课更难上:上午9点到12点,下午1点到4点,他要讲马克思主义,而听课的全是商学院研究生。如何调动学生兴趣?他提前两三天就开始准备。

“这几天热播的电视剧《人民的名义》,不少人在追剧吧。大家都在猜,是谁通风报信放走了丁义珍?其实不用看到后面,我们就能看出某些人狐狸尾巴了,比如祁同伟。知道为什么吗?”王向明这一问,同学们兴趣大增,都竖起耳朵等着答案揭晓。

“大家还记得在祁同伟为侯亮平接风唱《智斗》前的聊天吗,他大谈几千年的历史都是秦皇汉武一类的英雄创造的,从来都见不到老百姓。”王向明一笑,“这不就是典型的历史唯心主义的英雄史观吗?有着这样的世界观,就不难理解祁同伟为何如此崇尚权力,甚至不择手段了”。

讲到这里,王向明充满激情地朗读了列宁的著名文章《纪念欧仁·鲍狄埃》(《国际歌》词作者)中的一段话:“全世界的无产阶级,无论走到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都可以凭借着《国际歌》熟悉的曲调,找到自己的同志和战友。而《国际歌》的歌词,最好地诠释了人民创造历史的唯物史观。”他生动风趣的讲解,引来学生们阵阵掌声

“我不怕学生提出问题,就怕他们冷漠、不感兴趣。”王向明说,教授思想政治课,教师一定要考察“抬头率”,把学生从看手机、玩电脑等状况中“争”过来。

王向明积极倡导“体验式教学法”等教学方式,他会在PPT中剪辑相关电影素材吸引学生,让学生组织毛泽东诗词朗诵演唱会,以及自办刊物展示评比等。学生乐在其中,不知不觉就了解认可了课堂传授的知识。王向明主张,教授思想政治理论课,一定要注意联系学生思想实际和社会生活实际,不能总是用概念解释概念,“因为所有的真理都是生动而鲜活的”。

“处处留心皆学问”

一堂课听下来,记者发现,王向明对许多历史事件、经典原著极其熟悉,张口就来,就像在介绍着自己的一位老友。看似随意的课程,背后是经年累月的积累。

“人们常说‘文以载道’,教师课堂授课是‘言以载道’。努力提高语言能力,是教师不可或缺的基本功。”王向明是云南人,讲好普通话困难不小,最早的时候连“北航”、“北韩”都说不分明。他每天对着字典纠正口音,反复听自己讲课的录音,纠正不良习惯用词,甚至请语言老师专门辅导朗读。课堂上,他那播音员一般的朗诵总是能博得同学们的掌声。

要把思想政治课讲得像百家讲坛一样好听,王向明在理论基础上下了30多年的工夫。他给自己制定强制读书计划,最多时一年读了300多本相关书籍。在人大读博期间,导师对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要求极严,促使王向明花了大力气学习和背诵经典。

即便已有了深厚的理论基础,有了长期教学经验,每一次上课王向明也不敢懈怠。“站在讲台上的教师呈现的是一种鲜活的生命状态,心随所致、情随所至,必须根据教学需要随时加入最新素材,才能使每堂课生动精彩、常讲常新。”

一个好老师一定要做有心人,所谓处处留心皆学问。“比如我看《人民的名义》,听到祁同伟的英雄史观,立刻就觉得这一段是讲唯物史观的好材料,以后用得上。”王向明说。

不少同学反映:“王老师的课用真理的力量感召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用人格的力量感染人、用生动的形式吸引人,这样的课,我们真心喜欢。”

做真诚的共产主义传播者

王向明从教30余年,从“60后”教到“95后”,学生们总有各种问题“考”他。

曾经有学生问:“王老师,您这一辈子甚至儿子、孙子都可能见不到共产主义实现,那您为什么还要相信它呢?”

王向明的解释很朴实:“共产主义其实是思想、制度和实践‘三位一体’的有机统一。为共产主义奋斗,首先要在思想和价值观层面上认同它,先努力成为一名共产主义者。”他直接引用了18岁的马克思《青年在选择职业时的考虑》一文中的一段名言,以“选择最能为人类福利而劳动”作为共产主义价值观的直接描述。而毛泽东提出的“为人民服务”则是共产主义价值观的中国式表达。只有坚持为人民服务,立足当下,一代一代地努力实践,才能让社会不断进步、更加美好。

王向明很喜欢提问题的学生,“这说明他还在认真思考”。

王向明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最大的效用,就是塑造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他常说,一个懂得唯物辩证法的人至少是一个乐观、积极的人,因为相信唯物主义,你就能够勇敢地面对现实,而掌握辩证法,就会积极地去努力改变一切不如意的现实,这将有助于年轻学生理性看待挫折。

王向明自己的人生就是如此。两岁时,王向明患上小儿麻痹症,至今走路腿脚还有些不便利。他的求学之路异常艰辛,在1978年被云南中医学院中医临床专业录取。

1983年,已在本科期间入党、33门考试课平均成绩94.4分、毕业实习全优的王向明留校任教。没想到当年中组部发出通知,要选拔一批优秀大学毕业生作为后备干部。原本应该担任医学专业课老师的王向明被选中,担任了校团委副书记兼校德育教研室主任,开始了他的思想政治课教学生涯。1986年,自感缺乏专业理论训练的王向明报考了清华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二学士学位班,后来又报考了人大的相关专业博士并毕业后留校任教。

要做一盏照亮学生的明灯,王向明坚持充电。每天晚上11点以后,是他的阅读时间,通常要到深夜一两点才休息。虽然累,但王向明感觉教学的互动更加顺畅了。

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社会风气为之一变,经济发展更加平稳,这些都显著提升了青年学生学习马克思主义的自觉性,增强了学生对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体验和自信。“政治清明让我和同事们讲课更有底气。”王向明说:“做一名思想政治课老师,就应该理直气壮、生动地传播共产主义理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