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融天下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7年5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中国方案”为全球治理树立典范
——访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
本报记者 陈莹莹

“‘一带一路’正成为全球化、全球治理和国家治理的中国方案。”中国人民大学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国际关系学院教授王义桅告诉《经济日报》记者。

他说,“一带一路”汲取古代丝绸之路的历史辉煌记忆和精神,用以应对今天世界遇到的共同难题,并引领国际合作的方向。这一兼具中国文化与中国特色的发展模式,正对越来越多的国家产生吸引力,“一带一路”倡议提出4年来在国际社会引发的广泛反响,深刻揭示了中国与世界关系的深刻变迁。

习近平主席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提到,中国同“一带一路”参与国大力推动贸易和投资便利化,同“一带一路”建设参与国和国际组织开展了多种形式的金融合作。王义桅指出,这一次使用的“参与国”提法,相比之前“沿线国家”的概念更大了,美国和拉美国家等都可以叫“参与国”。“一带一路”已进入了2.0版,正在成为人类合作的大平台。

王义桅分析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正在做的,是在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前提下,分享自己的经验,鼓励这些国家走符合各自国情的发展道路。

王义桅总结说,“一带一路”传递了中国的改革开放经验、工业化经验和脱贫致富经验,这三大经验集中体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落实于绿色、健康、智力、和平四大丝绸之路的建设中。可以说,“一带一路”是全球治理的新抓手,是实现世界经济再平衡的良方,体现了共商、共建、共享的中国理念。

首先,中国倡导“共商”。在整个“一带一路”建设中,我们充分尊重沿线国家参与合作事项的发言权,妥善处理各国利益关系,打造利益共同体。沿线各国无论大小、强弱、贫富,都是“一带一路”的平等参与者,都可以积极建言献策,都可以就本国需要对多边合作议程产生影响,但是都不能对别国所选择的发展路径指手画脚。通过双边或多边沟通和磋商,各国可找到经济优势的互补,实现发展战略的对接。

其次,中国倡导“共建”。“共商”是各方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第一步,接下来要进一步做好“走出去”“引进来”的服务工作,同时鼓励沿线国家在引入资金、技术后培养相关人才,增强自主发展能力,通过共担责任和风险,来塑造责任共同体。

只有做到了前面两点,才能保证“一带一路”建设的成果能够被参与各国所共享,建设命运共同体。通过倡导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一带一路”正在治疗新自由主义全球化顽疾,引导热钱流向实体经济,正在消除全球金融危机之源,实现全球金融治理。通过以发展促安全,以安全保发展,强调综合安全、共同安全、合作安全、可持续安全观,推进全球安全治理。

“中国以前的哲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今天我们是‘己之所获,享之与人’。”王义桅说,中国鼓励“一带一路”国家将命运掌握在自己手里,我们要建立的是人类命运共同体,要共同创造21世纪人类的新文明,要把已有的全球化继续推向更加开放包容、均衡和普惠的未来。“一带一路”倡议统筹协调、标本兼治的东方智慧,将为全球与区域治理树立典范。

王义桅还指出,“一带一路”的特点是实体经济全球化,路径是发展导向的全球化,方向是包容性全球化,目标是共享型全球化,它给全球化提供了更为强劲的动力,并推动传统全球化朝着更开放、包容、均衡、普惠的方向发展。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