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关注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投资是补短板、稳增长的重要力量,但不能走上过度依赖投资的老路——
稳定投资增长 把好投资方向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林火灿

当前,我国整个经济社会发展仍存在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因此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既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但在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应注意不能走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拉动的老路——

国家统计局近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月份至4月份,全国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同比增长8.9%,比去年全年加快0.8个百分点。

从此前各省份公布的今年一季度经济运行成绩单看,投资仍然是各省份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相关专家表示,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许多领域存在着不少短板和薄弱环节,继续扩大有效投资既是稳增长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必然选择。不过,在扩大投资的过程中,应更加注重把握好投资方向,既不能走单纯依靠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老路,也要注意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补短板带动投资回升

今年以来,我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速总体平稳,投资结构持续改善。投资的回升,对国民经济的平稳运行形成了有力支撑,也有不少观点认为,中国经济回暖主要依靠投资拉动。

“作为‘三驾马车’之一,投资一直是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之一。”国家行政学院经济学部教授、博士生导师冯俏彬表示,当前中国经济发展已经进入新常态,改革攻坚又已经进入深水区,改革推进难度大、取得成效慢。中国要实现经济社会发展的预期目标,必须保持一定的增长速度,这就要发挥好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关键作用。

冯俏彬表示,我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大国,地区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的现象突出,不仅广大中西部地区需要加快补齐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一些经济相对发达城市也迫切需要加大在城镇化以及与消费升级相适应的领域的投资。因此,中国经济增长并非不要投资,关键是把握好投资的方向、重点、力度和方式,使投资既成为稳定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又在补短板中发挥积极作用。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总经济师徐洪才也指出,在“三驾马车”中,未来的消费增长可能趋于平稳并将温和放缓,贸易顺差也会进一步收窄,投资仍需在经济发展中“挑大梁”。

今年以来,我国基础设施投资高位运行,短板领域的投资力度进一步加强,投资补短板的效应正在进一步增强。

1月份至4月份,我国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业投资增长50.4%;公共设施管理业投资增长28.4%;道路运输业投资增长24.6%。

从各省份情况看,一季度,上海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额同比增长10.5%,增速提高2.1个百分点,其中城市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5.7%,增速提高10.2个百分点。贵州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1%,增速高于全国水平11.8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8.5%,增速高于上年同期5.3个百分点;全省与大数据相关的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投资同比增长27.9%,与大旅游相关的住宿和餐饮业、批发和零售业投资分别增长35.5%和27.5%,与大生态相关的生态环保产业投资增长26.7%。陕西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4.5%,高于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长5.3个百分点,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21.2%。

房产投资不能盲目无序

前4个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27732亿元,同比名义增长9.3%,增速比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投资对全部投资增长的贡献率为20.1%,拉动投资增长1.8个百分点。

其中,东部地区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8.7%,增速与一季度持平;中部地区增长16.8%,增速提高1.9个百分点;西部地区增长7.7%,增速提高0.2个百分点;东北地区投资下降13.7%,降幅扩大4.9个百分点。

从各省份的经济运行数据看,今年以来,不同省份的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差异明显,一些省份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保持在两位数以上的增长,增速甚至超过30%,个别省份的房地产投资则仍保持同比下降。

例如,一季度,广西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0.5%,但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31.9%,比上年同期提高17.4个百分点。河南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1%,高于全国2.9个百分点,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25.2%。四川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2%,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增长0.9%,增速比去年同期回落13.5个百分点。福建省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6.7%,房地产开发投资同比下降1.7%。

不少人担心,中国经济会重新走依靠投资拉动,特别是房地产投资拉动的老路。“不能因为一些省份的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高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就认定中国经济是在走依靠投资拉动的老路。”徐洪才说,我国正处于城镇化快速发展的阶段,中西部以及欠发达地区的房地产投资增速快一点是正常的。

徐洪才认为,判断房地产投资增长速度是否合理,关键要将其与城镇化、工业化和信息化进程结合起来观察。如果地方的房地产投资与产业布局相协调、与城镇化进程相适应,这样的房地产投资增长未必就是坏事。反之,如果房地产投资盲目而无序,很容易形成“空城”“鬼城”,给经济发展带来极其不利的影响。

“对于地方政府而言,转型总是艰难的,惯性总是沉重的,摆脱对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路径依赖’是极其不易的。”冯俏彬说,依靠房地产投资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是注定走不远的。要让地方政府摆脱对传统经济增长模式的“路径依赖”,关键要加快推进财税体制改革,理顺激励机制,使地方政府把更多的发展兴奋点转移到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上来。同时,也要进一步优化政绩考核指标体系,加快化解官员的GDP情结,使其从重视经济增长速度转向重视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来。

防范地方债务风险

随着投资增速的总体平稳,“十三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密集开工和加速推进,各地投资热情高涨,将带来巨大的投资需求。不少人担心,这种投资冲动是否会加剧地方债务风险?

“总的来看,投资的稳定增长并不会给地方带来太多的显性债务风险。”徐洪才说,新《预算法》在允许地方依法适度发债的前提下对发债主体、用途、规模、程序、监督和问责等方面作了严格规定,地方预算的透明度不断提高,受到的规范和约束更加严格。地方在做预算的时候,会更多地量力而行,主动防范和化解债务风险。

冯俏彬表示,中国人口众多,区域、城乡、行业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的地方还有很多,补短板的任务仍然十分繁重。因此,在继续加大投资的过程中,必须由以政府主导的投资转变为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把投资空间更多地让渡给社会资本和民营企业,通过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的方式来解决问题。

“我们也要注意防范一些地方在开展PPP过程中搞小动作,要继续重申财政纪律,规避个别地方政府的无序举债行为,对地方债风险保持高度警觉,建立风险事先提示机制,对造成严重后果的要进行严厉惩处。”冯俏彬说。

徐洪才表示,在开展PPP过程中,政府部门不能再用老办法、老思路,不能把PPP搞成政府与国有企业合作,要真正注重发挥好政府资金的杠杆作用,真正撬动发挥民间资金的积极性。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