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消费环境 拉动“指尖消费”
陈 静

从移动支付到互联网出行,从在线外卖到共享单车,中国在信息消费领域技术实力和应用成熟度上已经领先全球,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创造出便利快捷的新生活方式,也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以加速迭代

国务院常务会议日前部署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一方面,再次肯定了信息消费在释放内需潜力、培育发展新动能的引擎作用;另一方面,也为信息消费下一步发展指明了方向,既拉动“指尖消费”,还要啃下几块“硬骨头”,让“互联网+”为百姓带来满满的“获得感”。

信息消费大步向前的速度有目共睹。自2013年8月份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信息消费扩大内需的若干意见》以来,我国信息消费规模4年间从1.38万亿元增至3.9万亿元。2016年,信息消费年增速高达21.9%,远超传统消费,成为当年消费的最大亮点和消费增长的主要引擎。以此计算,到2020年,我国信息消费年规模有可能超过8万亿元。

其实,信息消费中蕴含的能量不仅仅限于数字。普及的移动互联网基础设施和消费者不断建立起的新消费习惯,带来了庞大市场,也让技术和应用创新层出不穷,从移动支付到互联网出行,从在线外卖到共享单车,中国在信息消费领域技术实力和应用成熟度上已经领先全球,不仅为中国消费者创造出便利快捷的新生活方式,也让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得以加速迭代。

从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具体部署来看,明确“支持企业研发数字家庭等产品,大力发展智能可穿戴、虚拟现实等高端智能设备。壮大在线教育、医疗和数字影音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用市场化方式发展知识分享平台”。这些新终端、新业态和新模式,无一不指向互联网与传统产业的深度融合。通过融合,新的消费热点被创造出来,传统产业消费规模也因此得到提升。一方面,碎片化、个性化的消费升级需求通过新产品和新业态得以汇集,产业结构得以优化,交易成本得以降低,生产效率得以提高。更重要的是,通过互联网对海量数据的汇集与分析,能够进一步释放传统产业活力,更加精准把握消费需求,更加智能地提供针对性服务。

不过,随着“互联网+”的不断深入,数字鸿沟和信息消费的公平性问题日益凸显,此次国务院常务会议对此也作出了部署,明确“加快推进网络提速降费,推动通信、物流、支付、售后等全过程降成本。加快信息终端普及和信息进村入户,扩大信息消费覆盖面。”其实,这正是从基础设施角度来夯实信息消费未来的发展基础。从目前看,由于移动互联网在终端和技术上门槛更低,广大低线市场和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移动互联网应用增速表现亮眼,随着使用成本的进一步下降,这些地区用户的信息消费积极性将得到巨大提升,新型城镇化将借此得以顺利推进。

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与互联网接触的日益紧密,能否为消费者解除后顾之忧,让他们敢于消费,也是未来信息消费能否顺利发展的关键。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国务院常务会议特别提出要“完善网络安全和市场监管体系,切实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严厉打击信息和网络诈骗。”此前频发的网络诈骗新手段和此次爆发的勒索病毒都表明,消费者势单力孤,打击网络欺诈,创造安全、可信、有序的信息消费大环境,仍需政府、银行、安全厂商等形成合力,然后通过有效监管不断“落地”。

总之,突破瓶颈,“指尖消费”未来可期。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