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人人都爱马拉松
□ 白 丁

马拉松运动并不仅仅有体育层面的意义,更具有文化上的含义

如今,说到中签的幸福,除了车牌以外,大概要属获得参加马拉松赛资格了。参赛名额与报名人数之间的矛盾,足以反映出当今马拉松赛事在我国的火爆程度。就在最近,世界马拉松大满贯又宣布要进驻中国,弥补了国内缺乏标志性顶级赛事的遗憾。作为全球规格最高的巡回赛,包括东京、波士顿、伦敦、柏林、芝加哥和纽约的世界马拉松大满贯能够看上中国,最重要的也许还是国内马拉松市场展现的巨大潜力。

从数据看,2016年,中国田联注册的马拉松赛事有328场,大小赞助商达到1320家,经济效益相当可观。从参与人数看,2016年全年参加比赛的总人次近280万,比2015年的130万增长超过1倍,是2011年40万参赛人次的近7倍。从目前看,这种几何级的增长趋势依然没有任何减弱的迹象。

马拉松热潮在中国是怎么形成的?什么时候产生的?可能没有统一的答案。但马拉松热能够在这个时代出现却是一个必然。毫无疑问,田管中心的松绑、商业的热捧、地方政府的助力,都起到了催化作用。但归根到底,还是由经济水平和跑步运动本身的发展规律决定,这实际上体现了人们从物质消费到精神消费的转变。

其实,马拉松之于人们,早已超越了体育运动本身,成为彰显独立、显示新生活理念和方式的社交符号。说起坚持长跑的原因,一个哥们儿脱口而出,爽啊!你想,天天机械式的上下班,现在突然有机会约跑二三好友,听着热血沸腾的音乐,大家一起奔跑,互相鼓励,爽不爽?就连收集完赛奖牌也是一件很有满足感的事情。

当然,有人担心,马拉松热会不会也像以往国内诸多“热”一样,一阵风就吹过去呢?一般说来,一个体育健身项目能否持久发展的原因主要有两个:一个是能否形成竞赛,另一个是能否形成社团。从目前看,近两年,马拉松赛事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各城市出现的跑团不计其数,成为跑步热的重要衍生品,这再一次证明了跑步人群涉及面之广和跑团的行业化趋势。

按照规划,我国未来的目标是要打造“奔跑的中国”,到2020年,全国马拉松及路跑赛事将超过800场,参赛人次超过1000万。单从数字看,赛事数量的增长当然是体现马拉松运动发展的一个侧面。但“马拉松赛热”不是“马拉松热”,如何促进马拉松运动健康良性发展,让马拉松热真正带动国民的体育参与度,是管理者需要面对的新课题。因为,马拉松运动并不仅仅有体育层面的意义,更具有文化上的含义。波士顿流传一句名言,叫作“波士顿马拉松属于每一个人”。在波士顿马拉松比赛中,全城中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角色,都因参与其中而自豪。社区成员的参与需要对马拉松文化的渗透与理解,而这更需要时间的积淀。从这个角度说,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跑。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