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小健康屋,专家是屋主。扎根在基层,就医好去处。急病得早治,慢病帮防护。医养相结合,为民解疾苦。”这是河北邯郸市邯山区罗城头社区居民贾金珍等几位老人集思广益凑起来的一段顺口溜,表达他们在这间以邯郸市中心医院医疗专家马晓云名字命名的健康小屋治疗康复的故事。
目前,在邯郸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像这样以专家名字命名的健康小屋已有2000家,数十万群众在健康小屋中得到医养结合的救治。
“血糖正常,血压150、90,偏高,考虑到你有些胖,再查一个静脉血,怕有高血压。”“三四十岁需要多注意一点,尤其不能太胖,如不能有效控制体重,年纪大了就可能患上高血压、糖尿病、心脏病”……在磁县花官营乡罗玲健康小屋,定期来坐诊的邯郸市第二医院副院长罗玲正在给37岁的青年农民王春海讲解病情。
“今天本来去外地出差,一听说市医院的专家要到卫生院健康小屋坐诊,我就推迟了一天出差,来找专家了解一下这高血压发病机理和注意事项,现在我心里踏实多了。”王春海说。
“以前要想到大医院找专家看病,要一大早起来坐车一个多小时到市里,排队一到两个小时,现在步行用不了10分钟,在卫生院的‘健康小屋’就能看上,花钱还少,你说这事有多好!”刚在小屋请专家看完病的青年农民房丽感慨地说。
邯郸市卫计委副主任田丰介绍,邯郸市的健康小屋起步于2012年,以市里二、三级医院名家来命名,落户在城市中社区医院和农村乡镇卫生院,由该专家组织相应团队到健康小屋,采取医疗诊治和健康讲座相结合的模式为基层群众面对面服务。
“邯郸市优质医疗资源集中在主城区、大医院,基层医疗机构综合能力薄弱,形成严重的两极分化,在大医院排队看病人满为患的同时,基层医疗机构却门可罗雀,面临生存危机。”邯郸市卫计委主任周海平表示,在基层卫生院开办健康小屋,以大医院专家领衔并组织团队前往基层医疗单位开展医疗救治、健康宣传和对医务人员传帮带,既打通了“上下联动、双向转诊”的“经脉”,形成“医防融合、防治结合”的服务模式,又打通了医疗技术发展和健康管理服务之间的“任督二脉”,同时还打通了分级诊疗的“最后一公里”。此举一经推出,民众反应非常强烈,不断扩大规模,4年来已经达到2000家。
“糖尿病病人其实什么都能吃,什么都能喝,关键要看你摄入的热量是多少?有些食物绝不能发馋,比如吃一次油饼就可使血糖升高一倍多;有些食物还要把加工程序掌握好,比如糖尿病人煮粥就不能太黏稠,因为稠粥易消化,喝下去后必然让血糖在短时间内升高。”在邯山区罗城头社区服务中心马晓云健康小屋,市中心医院主任医师、糖尿病专家马晓云正在给小屋里的大爷、大妈讲解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多发病防治知识。如今,马晓云健康小屋已有上百名糖尿病患者粉丝了。
在健康小屋建设中,受惠的不仅是基层患者,与他们共同建设健康小屋的基层卫生院所同样也是受益者。花官营乡卫生院院长葛文军认为,建设健康小屋对基层医疗单位的好处在于实现了两提高,一是扩大了基层医疗单位门诊量,使基层站所的医疗资源利用率得到提高,二是通过“传帮带”让基层站所医务人员的医疗水平得到提高。
“大医院专家到卫生院坐诊,就等于我们得到了去大医院进修的机会,通过专家手把手地教,我们的医术提高很快。”花官营乡卫生院医生赵海亮举了个例子,北张庄镇小张庄村76岁的路秀芹老人前几日出现昏迷,村医韩素娥根据健康小屋罗玲传授的经验判断,是低血糖昏迷,马上帮老人推了一管葡萄糖水,人马上就苏醒过来了。
田丰告诉记者,邯郸模式健康小屋还有一项重要职责,就是以大医院专家与乡村医生拜师结对形式,分期分批为基层全科医生提供系统、专业培训,有效提升了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方便农村患者就近得到较好医疗服务。
健康小屋搭建二级以上医院与社区、乡村卫生院等基层医疗机构之间的双向转诊平台,构筑了群众在基层首诊、小病在社区、大病进医院、康复回社区的分级诊疗就诊新模式,让群众实现看病少花钱、少走路,真方便。
据统计,2015年和2016年邯郸市基层医疗机构门诊量和床位使用率均较2012年提高34%。目前,邯郸的健康小屋共举办群众健康防病知识讲座3.48万余次,干预指导、推广健康生活方式、健康管理群众100万余人次,开展培训1.5万余次,安排8617名基层医务人员实习进修。
为了让这项机制能走得更远,邯郸市出台相关文件,从今年3月份开始,在健康小屋的基础上实行家庭医生制度,以健康小屋和基层医院联合成为医疗主体,实行家庭医生签约制,每签约一个群众补贴75元。其中,25元来自医保,30元来自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对签约群众,个人支付20元钱,可以拥有自己的家庭医生;对签约医生,等于有了长效补贴。文件刚出台一个多月,签约群众已经超过了1万人。
邯郸市市长王立彤表示:“深化健康小屋建设,组织专家走出大医院,可以把大医院的技术传到基层。建立深度合作医联体,努力实现资源共享,这是医疗制度改革的一步好棋,一定要让它走远走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