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特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治理也成为世界性难题——
看上海城市管理者如何“绣花”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这是上海市静安公安分局在延安路华山路口放置的“违法鸣号查处辅助系统”,机动车如果乱鸣号,就会被实时捕捉和记录下来。 新华社记者 凡 军摄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提出,城市管理应该像绣花一样精细。

特大城市的“绣花”式管理怎样实现?上海从督促市民严格遵循法律法规、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等多个侧面进行探索——

城市如同生命有机体,需要全周期悉心看护。尤其是北京、上海、广州、深圳这样的特大城市,地上高楼林立,人员、车辆川流不息,地下空间密布,管道纵横、通达八方,城市日常运行,需要利用多种现代化手段促使各方通力合作,还要严格遵循各种法律法规,才能使其顺畅运转。超大城市的城市管理和社会治理,因此成为一个世界级难题。

从2014年将“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列为市委“一号课题”,并推出一系列改革措施,到持续至今针对“五违四必”、交通违法行为等城市顽疾的“补短板”,3年多时间,上海遵循层层递进的逻辑,从多个侧面探索特大型城市的“绣花”式管理手法,那么,上海是如何“绣花”的呢?

“绣花”按图样 管理依法规

今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全团审议时,把城市精细化管理比作“绣花”。如果说绣花要有图样“按图施针”,城市管理的“图样”就是法律法规。

宝山区吴淞街道泗东新村居委会党总支书记刘秀妹,对“用法治思维治理小区”很有体会:“从2012年起居委会就开设了‘法律夜门诊’,每周一至周五,每天一名居委会干部与两名志愿者当班,为小区居民调解纠纷、提供法律咨询。”小区还组织开展“法律进楼组进家庭”活动,激发群众“依法治楼”,“居民法治意识提高了,文明素质也会提升。现在楼门口的垃圾袋也不见了。”刘秀妹说。

在新一轮城市管理整治过程中,上海多个领域贯彻了依法管理城市的思路。比如,上海在元旦春节期间实现外环以内烟花爆竹基本“零燃放”,就与《上海市烟花爆竹安全管理条例》出台实施息息相关。如今,上海各部门开展综合执法、联合执法,对违法用地、违法建筑、违法经营、违法排污、违法居住“五违”要做到“四必”,即安全隐患必须消除、违法无证建筑必须拆除、脏乱现象必须整治、违法经营必须取缔,充分整合各部门的执法资源,开展强制整治。

在道路交通违法行为大整治过程中,上海同步修订《上海市道路交通管理条例》。今年上海两会审议通过《上海市食品安全条例》,仍然是以法治为引领,建设市民满意的安全城市。城市管理于法有据,制度规范贯穿于每个环节,就能真正实现常态长效。

城市管理要像“绣花”一样施针匀细、纹理分明,还需要系统治理、综合施策。如今,上海在推进创新社会治理过程中打造了两个平台,一个是上海市民热线“12345”,开通4年间已接听720万个电话,平均每天来电5000余个,对市民反映的各种问题“一口受理”、后台协同解决。另一个是下沉到各个街镇社区的网格化平台,对所辖区域内的问题快速发现、联动解决。打破以往各自为政、单打独斗的局面,换来的是管理运行的高速运转。

选好“绣花针” 用好大数据

如果说过去的城市管理更多依赖“人海战术”,那么,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数据战术”已经越来越多地应用于确保城市日常运行安全有序的各个领域。

公共交通是一座城市的“门面”。上海巴士集团副经理杨复彬说,上海城市公共交通系统正大量采用信息化技术,不仅提高了企业效率,也满足了市民出行需求,保证了城市安全运转,“我们将公交行驶信息提供给交警、路政等部门,成为上海道路交通规划的数据依据,促进社会公共事务决策更科学”。

上海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副主任邵志清认为,大数据的综合运用,可以帮助政府部门更好地摸清家底、分析预测、精准决策,特别是在上海这样的超大型城市,智能化管理涵盖的领域正在逐步扩大,并且发挥作用。他举例说明,食品安全从田间到餐桌的全过程监管,大气、水等生态环境指标的实时监控,交通违章行为的自动识别,网格化管理的上下联通等,信息技术提供了强有力支撑。

邵志清说,政府要想在城市管理过程中更好地发挥职能作用,关键是内部数据打通、共享和整合,“过去需要处理的事务相对单一,政府部门的分工较细致,现在越来越多的是跨部门事务,多部门协同、大数据互通是时代的潮流”。

邵志清认为,在打通部门间信息壁垒的同时,还要打通政府与企业间、政府与市民间的信息通道,更好地发挥市场、社会的作用,在依法依规的前提下,从制度上推动信息普遍共享与按条件共享结合,该公开的公开,该授权的授权,让企业、市民更有动力参与到社会协同治理中来。

“绣花”需精细 自治要灵活

上海市长宁区虹桥街道虹储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朱国萍所在的虹储小区,连续20多年获得上海市文明小区称号。但最近“老革命”遇到了“新问题”:自从有了共享单车,小区内环境变乱了。有些人嫌麻烦,直接将车停进小区;有人担心下班后找不到单车,故意将车藏在小区里……大量的共享单车无序停放,“绿化带、楼道里,到处都有共享单车。”朱国萍说起新事物有点头疼。

“还是要依靠群众解决群众问题。” 朱国萍说,她和大家群策群力,一方面对进入小区的单车进行控制,劝阻共享单车骑行人不要进入小区;另一方面通过电子屏、社区报等广泛宣传。此外,小区志愿者还定时巡逻,寻找“漏网之鱼”。

大城市的基层治理,每天都要应对新的变化。对此,做了近30年“小巷总理”的朱国萍有切身感受。她认为,夯实基层基础,不仅需要一支得力的基层干部队伍,有效组织发动社会力量、社会组织参与共治自治,也是重要一环。

朱国萍认为,城市精细化管理必须适应城市发展。城市里的基层管理,更要从细微处着手,最大程度地汇集民智民力,真正实现供需对接,使社区不同群体各得其所,“居民安居乐业,有困难的人及时得到帮助,独居老人不孤单,这样1天1小步,3天1大步,久而久之市民就会有获得感”。

打造了“漂亮楼道”“美丽阳台”等项目的虹口区欧阳路街道党工委书记王燕华对此也深有体会,她说,通过推进与群众贴近的品牌项目,调动居民群众参与社区治理的积极性,同时调动区域共建单位、两新组织、居民区各类党群资源,实行双向互动,共商共治:“最终让更多居民享受到高品质生活”。

不少专家也表示,今天的超大城市是个复杂系统,其管理和治理很大程度上难在多元和多变。应对这样的局面,不可能再持续过去的“一招鲜吃遍天”,也不可能“以不变应万变”,更不能靠“一刀切”的办法去解决差异化问题。要实现有效治理,必须以极高的灵敏度密切关注各种变化动态,及时作出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