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织密保护个人 信息的“法网”

近年来,在经济利益的驱动下,个人信息泄露形成了产业链。据报道,有关个人信息的灰色产业链规模已达数百亿元,有众多黑客、广告商、中介及诈骗团伙从中谋取暴利。

大量个人信息泄露,一是源于管理漏洞,二是法律惩戒不力。相较于发达国家通过专门立法保护个人信息,我国个人信息权及隐私权保护尚未形成体系,且缺乏可操作性。

保障个人信息安全,必须织密个人信息保护的“法网”。一是提高个人信息买卖、泄露等违法犯罪的成本。在信息时代,个人信息所带来的巨大经济利益,正是不法分子铤而走险,贩卖个人信息的驱动力。保护公民个人信息,首要的是从源头上堵住个人信息“流出”的漏洞,斩断利益链。加强对网络运营公司的管理,对发生的违法违规行为,要在法律的框架内严惩。

二是健全个人信息保护机制。加快立法,加强执法,依法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目前,我国涉及保护个人信息的法律虽多,但相关规定条款过于分散、操作性不强,由此也导致公民维权面临成本高、取证难等问题。同时,在涉及个人信息保护的法规中,金融、电信等领域的相关规定较为具体,而对职业中介等一些机构的个人信息保护规定则比较缺失。解决这些问题,建立一部专门、权威的法律必不可少。

(河南省南阳市伏牛路 刘英团)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