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扶贫开发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工厂搬回家门口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黄海涛
马增喜在永实鞋业公司做工,每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 黄海涛摄

走进河南沈丘县卞路口乡高山店村永实鞋业车间,记者看到,一位老人正坐在木凳上做工。他叫马增喜,12年前得了一场重病,左腿高位截肢。“在这里工作一个月能拿2000元左右的工资,像俺这种情况,已经很不错了。”马增喜一边跟记者说话,一边熟练地给成品鞋套上袋子装进鞋盒。

永实鞋业公司目前有员工68名,大多是附近村庄里的贫困户、残疾人和留守妇女,“员工还在增加,对老人、贫困户、残疾人这些特殊员工,公司给予特殊照顾。像马增喜这样的员工,让他干点腿脚不用动的轻活,但工资标准不降。”永实鞋业老板马振华说。

今年46岁的马振华就出生在高山店村。1995年,他到江苏扬州打工,在一家皮革厂跑业务。凭着聪明和勤奋,除了皮革业务做得好,他还掌握了制鞋的工艺和流程。2011年,他从乡亲那里借了30万元,在扬州创办了一家鞋厂。由于质量过硬,马振华的鞋厂逐渐打开市场,订单越来越多。

“振华富了,可他不忘本。经常念叨说,没有乡里乡亲借给他本钱,他咋能起家呀。”高山店村党支部书记马俊峰说。

去年初,乡、村两级党委响应政府的招商引资政策,主动与马振华联系,希望他能为家乡的脱贫工作“添火加柴”。

“回去!有政府的支持,家乡的土地租金、用工成本都不高;生产结实耐穿的中低端鞋,农村有广阔的市场;村头闲置多年的皮革厂可以改造做厂房。最主要的是乡亲们可以在家门口干活儿赚钱。”马振华很快行动起来。如今,两幢1000余平方米的标准化生产车间已投入使用,两条现代化的生产线在高速运转,从扬州运回来的80余部电机化缝纫机车在加紧生产……

时针指向中午12点,马增喜码好鞋盒,和其他工人一起到餐厅吃午饭。“这段时间订单多,俺们集中就餐,好赶工期。”马增喜说,“工资结算是按件计酬。俺虽然腿脚不方便,可干活不能掉队”。

“看着乡亲们在我的厂里干得好,收入多,我打心眼里高兴。”马振华说,到年底,他准备再添两条生产线,把用工岗位扩大到200人,想办法再提高一下员工的福利待遇……“我把工厂从扬州搬回家门口,就是想带领更多的乡亲脱贫致富奔小康。”马振华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