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一定要去我们的教育基地看一看,我们对符合条件的印尼青年重点培养,毕业后直接进公司。”格力(印尼)公司的副总经理文侃说这话时,透着一股自豪劲儿。
文经理提到的教育基地是格力与印尼西加里曼丹省坤甸市“共同希望语言学院”的重点合作项目。该学院由坤甸“共同希望教育基金会”创办,是目前印尼唯一同时拥有汉语言本科(学制4年)和汉语言专科(学制3年)两个中文专业的高等院校。虽然学院新教学楼才刚落成,但2016/2017学年第一届48名学生已从去年6月份开始上课,而且第二届学生正在紧锣密鼓地招录中。“全方位开放的‘一带一路’建设是大布局,需要大规模本地化的中文人才作为支撑,这是印尼进一步融入国际市场、融入全球发展难得的历史机遇”,学院院长陈慧珍对学生的就业前景充满希望,“到2020年,首批本科毕业生将以在印尼中资企业为重点就业方向,为中印尼友好合作的各领域输送翻译、文员等应用型人才”。
记者也好奇为何格力(印尼)选择在西加省率先推进教育合作?据陈院长介绍,西加省是印尼华人比例最大、中华文化传统保持最完整的省份,在当地的华人社区中潮州话、客家话通行,如华人占全市人口65%的山口洋被称为印尼的“小香港”,原因之一正是当地华人说中文时浓重的“港普腔”。该省还是整个印尼中文教育最普及、开展汉语活动最活跃的省,从2011年开始全省国立和民营学校均陆续将中文列为必修课程之一。为提高中文教学质量,该省教育界近年来也不断拓展与中国高校的校际合作,来自中国的汉语教师和志愿者因中印尼双边交往的进一步强化而逐年增多。例如,该省印尼丹戎布拉国立大学(分校)孔子学院是经印尼文教部和中国教育部批准在印尼成立的6所孔子学院之一,师资力量主要由中国广西民族大学提供,教学志愿者则来自各个中国驻印尼机构、团体。又如,该省是每届“汉语桥”世界大学生中文比赛赛区之一,孔子学院、共同希望语言学院、山口洋高等法律学院等每年都会举办中学生汉语演讲比赛、中华文化知识讲座等丰富多彩的活动。
正因为有这样的现实基础,加上“一带一路”建设的带动,不少中资企业将投资教育作为在印尼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新方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要用知识和技能之光,照亮印尼青年的发展之路、中印尼经贸合作的前进之路”,文侃表示,“虽然成立于2015年的格力(印尼)仍处于艰难起步阶段,但我们除了以最优惠的平价出售并负责安装全学院的空调设备外,还将优先录用学院的毕业生、为学生们提供到格力电器的付薪实习机会,以及赞助优秀的学生到中国进修”。
行动起来的不止格力一家。近年来,包括华为、小米、百度、中国电建、北京城建等一批“走出去”的中国品牌企业,均在人才本地化方面加大了投入力度,特别是推出了许多针对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人才培养和企业孵化项目。两国教育合作和人文交流,是中印尼两国双边关系民意基础、政治互信不可或缺的条件。中资企业对当地教育的投入和支持有利于两国人民相互理解、学习彼此优秀的文化,增进了双方的相互沟通和理解、加强了两国人民之间精神和心灵的融合、促进了两国全面合作的快速有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