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一线调查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5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宁做“恶人” 不留骂名
王金虎

在淄博采访,有三句话让记者印象深刻。

第一句话是淄博市环保局局长于照春说的。他在查处环境违法企业时,这些老板通常看他的眼神是恶狠狠的,于照春说:“我宁可在污染企业的老板前做恶人,也绝不能在460万淄博人民面前留下骂名,这是职责所在。”

第二句话是“蓝帆”董事长刘文静说的。在环保改造前,她举棋不定,改造后却惊喜连连,刘文静感慨道:“抓环保,就是抓发展,抓机遇。”

第三句话是张店区傅家镇黄家村三名老人说的。他们主动给市领导送来一面“蓝天白云,绿水青山”的锦旗,老人们动情地说:“我们在臭烘烘的漫泗河边住了半辈子,终于在有生之年看到河里的鱼回来了。”

像淄博这样的老工业城市,生态建设历史欠账较多,这里既有结构性因素,也有布局性因素,更有监管性因素。淄博的成功之处在于,他们针对不同问题,逐一把脉会诊,找准症结、瞄准靶向、有的放矢、对症下药。

在该治标的地方,淄博在源头严防、过程严管、后果严惩上下足功夫。沉疴用猛药,治乱需重典。他们坚持问题导向,紧紧抓住群众反映强烈的具体环境问题不放,以壮士断腕、刮骨疗毒、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狠”劲,突破难点、带动全局。在这过程当中,如果得过且过,有一丁点的心慈手软,生态建设最终的结局只能是花拳绣腿、表面文章。同时,他们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淄博的体会是环保标准一定要高,如果标准定低了,措施肯定硬不起来、力度肯定大不起来。

在该治本的地方,淄博用环保之掌倒逼产业转型升级。在这其中,企业势必有破有立,有痛苦抉择的纠结,有壮士断腕的悲壮,也有凤凰涅槃的欣喜。有个别企业可能会不理解,有阵痛,但“长痛不如短痛”,只有顺势而为,主动改革,咬紧牙关忍住阵痛才能站稳脚跟,赢得最后的胜利。淄博科学施策,踩“点刹”而不是踩“急刹”,避免了经济大起大落。他们还注重运用市场机制、用改革思维破解难题,把有形之手和无形之手有机结合起来,有效调动和激发各方面积极性,合力开创生态文明建设、转型升级新局面。

生态建设如同滚石上山,不进则退,紧一紧就有可能爬坡过坎、势如破竹;松一松就会前功尽弃、一泻千里。生态建设还是一个长期而痛苦的过程,越往后,推进难度越大、硬骨头越多、拦路虎越多,容不得丝毫犹豫和懈怠,等不得、慢不得、拖不得。生态建设更是考验地方领导的定力和韧劲的“炼丹炉”,体现责任与担当的“跑马场”。毕竟,还是那句老话说得好: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咱老百姓。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