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国家质检总局发布了智能手机信息安全质量安全风险警示,提示智能手机的质量安全隐患,其中包括预置应用软件收集用户隐私和耗费资费。
当前,每个消费者的手机都会安装不同类型的APP,这些APP包含衣食住行等各种生活场景。在使用APP的过程中,很多手机用户都可能有过这样的困惑:有时什么都没做,就被莫名其妙地扣掉了手机话费。
北京网友木木浅浅:最近下载了一款手机游戏APP,前几天收到短信提醒,发现要缴纳非常多的话费。是什么方法“吸走”了我的费用?
主持人:主要原因是有一些不法APP开发运营者在APP当中内置了恶意扣费代码或者病毒,有些病毒甚至会恶意拦截提示扣费的短信,使得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中“被扣费”,此外就是一些APP当中会蓄意地在消费者容易“误点击”的位置放置扣费广告链接,消费者很有可能就会踩中这样的“陷阱”而被扣费。
海南网友木偶:一些APP出现“吸费”现象,究竟是谁的责任?应当怎样处理?
主持人:一般来说,恶意APP都是通过运营商的短信支付通道“吸费”,这也是为什么用户会发现自己被“吸”的是话费而不是微信或者支付宝当中的钱。在保留好相应证据的情况下,可以打运营商的客服电话投诉。
出现这类APP恶意“吸费”的情况,主要责任还是在于相应APP的开发和运营方,其次就是发行渠道和运营商应该有相应的监管责任。除了依法加大打击力度的同时,还应该进一步完善相应的举报、监管制度,尤其是渠道发行方除了加大在技术检查方面的力度之外,应该建立自己的“黑名单”制度,针对开发、上传过带有“恶意吸费”代码或者病毒APP的公司实行“零容忍”措施,只要发现就要全面封掉其账户和已获得的非法收入,并即时报警,通过法律手段保护好手机用户的利益。
四川网友射雕英雄:对于手机用户来说,怎样防止APP“吸费”?比如说在下载APP时怎样设置,已经下载的APP怎样管理?
主持人:对于消费者来说,最重要的是要通过正规的发行渠道来下载APP应用,毕竟在这些正规渠道已经对APP实行过一轮的安全性审核;此外可以安装手机防毒软件,防止病毒或恶意代码“吸费”;对于安卓系统用户来说,不要安装来历不明的APP,尽量不要越狱。特别要说明的是,需特别注意在通过手机浏览网站时弹出的广告,尤其是一些带有诱惑性图片、文字的广告,这些广告所附带的APP往往是恶意代码和病毒的高发地带,一定要小心。 (本期主持人 崔国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