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100亿元
在尼泊尔加德满都开了几年饭馆的马占荣最近有个明显感觉:这个南亚国家的商机越来越多,餐饮市场更加潜力巨大。
“2013年我来到尼泊尔,到现在已经开了3家拉面馆和一家美食城,平均每家餐馆每天收入6万尼泊尔卢比。”来自甘肃临夏的马占荣是临夏县占云国际清真肉食品公司负责人。他告诉《经济日报》记者,这些年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来尼泊尔投资,他的餐馆让在尼华人吃上了正宗的中餐。
尼泊尔大地震后,马占荣的美食中心重新装修,计划今年下半年恢复运行。“当地基本上没有高端的中国清真餐,所以我把餐厅改造提升了一下,定位于高档清真餐厅。”更让马占荣欣喜的是,他的美食中心已获得相关许可,办理了进出口清真食品、中药材的贸易手续,准备进一步扩大业务范围。
像马占荣一样在尼泊尔“淘金”的甘肃商人还有很多。前不久,尼泊尔举办第六届国际贸易展览会,甘肃20家企业组团参展,展出了农产品、日用品、民族用品、服饰、装饰材料、工艺品等百余种商品。5天时间,甘肃企业签下的贸易订单额超过百万美元。
“这次展会的收获之大出乎意料,大地震过后的尼泊尔百废待兴,商机无限。”甘肃凯达物流公司负责人李波说,展会上他们签订了每月100个车皮的货物运输计划,将开辟中国西部专线,实现公铁点对点联运。为深耕尼泊尔市场,凯达物流甚至建立了由20多个营销商组成的队伍。“尼泊尔是一个潜力很大的市场,这也充分反映了尼泊尔与中国的贸易额在扩大。”李波说。
“一带一路”建设的持续推进,给内陆省份甘肃带来了新的外贸合作空间和发展机遇,甘肃企业不仅在向西开放中寻找商机,同时也把目光瞄向了南亚地区。2016年5月份,甘肃开出了第一列“兰州号”南亚公铁联运国际货运班列,从兰州出发至日喀则,通过吉隆口岸进入尼泊尔境内,最终到达加德满都。去年10月份,这趟国际货运班列实现了常态化运营。
“通过国际货运班列,我们打通了国内至尼泊尔、印度专线运输,市场占有率一度达到75%。”甘肃穆萨正通国际物流公司总经理张世平介绍,企业在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设有子公司,在广州、义乌、兰州、成都、福建、河北等地设有分公司或分部,在西藏拉萨、吉隆和樟木口岸设有转运库,运营总面积超过2万平方米,平均每年运送货物总价值超过20亿元。“下一步要在尼泊尔建立一个海外仓,扩大现代物流,提高通关速度,缩短运输周期,降低物流成本。”张世平说。
数据显示,2016年甘肃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0%,占全省进出口总额的23%。“我们将推动中亚、南亚、中欧班列和国际货运包机常态化运营,引导承运企业增加本地产品出口服务。”甘肃省商务厅厅长张应华介绍说,为培育一批外贸骨干企业,甘肃将依托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在传统特色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扶持一批优势出口企业率先发展,支持各市州创建外贸自主品牌和农产品出口知名品牌,在开放型经济相对滞后的市县实现突破发展。同时,甘肃将开展与相关国家的食品农产品国际互认合作,扩大贸易规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