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周末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选择放弃
□ 陈 颐

当我们为选择纠结时,其实是想得到更多,但生活的现实给我们的教育却是,人生的最大本质不是获得而是舍去

朋友的女儿收到三所美国大学发来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这可是全家人一直都急切盼望着的大事。然而,在欣喜之余,又遇到新的烦恼:选择去哪一所学校呢?

集思广益,在朋友圈中征求各方意见,不失为一个好办法。朋友们首先祝贺闺女能如愿赴美读研,有人感叹说:“现在的孩子能有选择,比我们那时强百倍!”

上世纪80年代初期我们大学毕业时,只能等待被分配到什么工作岗位去。出国继续深造?简直是天方夜谭!

有机会出国的,却没有足够的可供出国读书的钱。那时每家的生活都不富裕,那些同学东拼西凑借了钱,购买了机票。有的人带着不到10美元,飞往那个从未去过的遥远的国家。他们在餐馆打工,为自己攒下学费和生活费,经历了种种磨难,终于完成学业。

现在的孩子很幸运,父母早已为他们铺好一条金光大道。有些孩子甚至早在小学、中学就已经去美国游学,深入了解美国大学的方方面面,为自己未来选择留学美国提前做好准备。

一石激起千层浪,朋友们纷纷根据自己的想法献计献策。在国内工作生活和多年在国外长期生活的人各有不同的人生,各有各的高见,提出不同的建议。

在美国的朋友们提出的看法千姿百态:如果经济允许,建议你们选匹兹堡大学,靠近旁边的卡麦基梅隆大学,师资和机会多。波士顿也不错,夏天的查尔斯河畔,隔三岔五举办音乐会,全是年轻人,非常有朝气。雪城不能去,冬天经常要铲雪,可以下一米厚的雪。在雪城必须有车,学校只铲停车场,把车从车位开出,周边的雪还得自己管。如果车停街边就惨了。

一些曾经在国外留学,毕业后回到中国工作的人考虑得比较长远,提出的建议很现实:波士顿的生活费几乎比美国中部地区高一倍,房价高、房租贵,物价和纽约有一拼,生活成本太高。不过在波士顿,美国工业企业、银行、贸易公司总部多,好实习,大城市毕业后也好拿工作签证,而且有中国城。最初在选学校的时候,不一定会考虑把实习和工作排在第一位。一旦上了大学,就知道这是最重要的选择标准。

这些上一辈人提的建议“90后”是否听得进去?还是找同龄人问一下更有说服力。

一个曾在美国获得博士学位的“80后”姑娘很有择校的经历,她在美国读研是六选一,读博是五选一。如今,这位最终选择去法国大学工作的“80后”提出的建议是:知识共享。在波士顿这个大学城里读书,有很多机会可去其他学校上课,比如麻省理工学院。毕业后就业,在大城市机会多。总之,能有机会去大城市读书,不应失去。

一个已经把女儿送到美国中部读大学的女士说,其实,学校选择的标准大家都知道,但是是否会听从是另一回事,因为过后才能理解那些标准背后的原因。不经历,别人说再多都没用。

这个来自切身体验的结论千真万确。作为父母,应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生存能力。因此,无论其他人有多少建议,最终大主意还是自己拿,每个人都是自己未来发展的责任人。选择是人生重要的课程,人的一生都是选择过程的演绎,每个人的选择,最终是自己思考,自己决定,自己承担。

我同意这样的观点。世界很精彩,过来人的话中包含酸甜苦辣的五味人生。但是对一个正准备进入大学继续深造的年轻人来说,在选择学校和专业上还要看目前和未来几年的发展趋势。毕竟,学习的目的之一是长知识、增能力,毕业后找一份好工作。

当我们为选择纠结时,其实是想得到更多,但生活的现实给我们的教育却是,人生的最大本质不是获得而是舍去。我相信,那个即将在今年赴美深造的姑娘通过选择学校懂了一个道理:人生不是选择获取,而是选择放弃。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