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百姓生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借助互联网+让居民积极参与社区活动
郭恩强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追求移动时尚生活越来越成为老百姓的需求与常态。通过手机等移动终端在电商平台订购生活用品,再经物流快递送到家门口;通过互联APP点餐软件,美味的食物带着余温出现在自家餐桌上;通过旅行网站辅以电子地图,尚未出发就已经了解了目的地地理面貌;共享单车解决了近距离移动的“最后一公里”难题;借助公共事业单位开发的便民软件,以及微信、支付宝等移动支付系统,居民足不出户即可缴结水电煤气电子账单……

移动+扫码,已经成为当下中国老百姓的常规“动作”。与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互联网塑造的新型多样联结关系,似乎对百姓参与实体社区活动的影响有限。时下,社区居民对参与小区活动的漠视,与百姓主动使用蓬勃发展的社交媒体相互交往的现实,充满了背和感。传统的社区组织活动,一般都是通过街道、社区、管委会、物业等部门来实施,居民只是被动的参与者。

当然,互联网+的移动现实,也倒逼着社区管理者作出改变。譬如,很多老旧社区的宣传板报,正逐渐被“智能社区”“数字社区”和“信息苑”所取代。值得注意的是,移动互联时代的社区媒介展示,不应只是技术载体的简单替换,更不仅仅是满足传统信息的推送要求。媒介技术本身并不能解决社区意识的凝聚问题,它只是提供了交往的可能和手段。如何激发社区居民更密切地交流与互动,进而达成共识,才是互联网+时代社区活动参与的目标。

WEB2.0时代,迅速兴起多样化个人在线产品。人们在参与社区事务、发表看法、影响事件进程等方面,越来越彰显着不可忽视的潜力。基于此,传统方法组织社区居民参与活动的方式亟待转型。如何利用互联网为社区居民提供优质高效的公共服务,实现网络虚拟与实体公共服务的融合,成为当下各地社区管理者必须思考的课题。

在这方面,各地社区管理部门都在开展有益尝试。比如,很多小区开始利用网络力量激发居民参与社区事务的热情,通过社交网站、小区论坛、业主论坛、贴吧、公告栏、群组讨论、个人空间,以及微信、微博公号等形式,打造网上社区交流空间。透过互联网+的交互渠道,社区居民能便捷地集结到社区的虚拟空间,就彼此关注的社区事务集中交流与讨论。新传播技术塑造的移动社会减弱了传统社区参与模式的效用,但社区管理者通过新媒介方式可以重新激发老百姓的参与热情。

此外,社区管理者还应尝试通过市场化的商业运营方式引入第三方平台,谋求变革和出路。如将传统媒体开发的社区新媒体项目引进来,通过市场化媒体的商业介入,实现社区、商业效益的双丰收,从而提升老百姓参与社区活动的积极性和持续性。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