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阿里巴巴旗下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公司公布了去年业绩:服务13万家以上中小企业,完成出口订单105万笔,交易额达226多亿美元。
业界评价认为,作为全球最大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一达通改变了传统外贸企业的交付方式和信用体系,帮助中国外贸实现了从“汗水驱动”向“数据驱动”的转型,堪称贸易价值链的标志性变化。
平台思路
回忆起一达通的发展历程,阿里巴巴外贸综合服务事业部副总裁、深圳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肖锋坦言,过程简直苦不堪言。
一达通2001年成立于深圳。那一年,《关于进出口经营资格管理的有关规定》印发,明确进出口经营资格实行登记制和核准制。“这意味着,具备进出口权的企业范围不断扩大,国有企业、集体企业和私有企业都有了外贸经营权,外贸行业迎来巨大变化。”肖锋说。
“在当时的深圳,进出口代理服务风生水起。不过,绝大多数中介服务机构都将目光瞄准大客户。毕竟,这个行业普遍按照交易额的比例收费,中小企业体量太小,必然乏人问津。”肖锋说,“那时候我们就想,既然要做服务平台,怎么能不管中小企业呢?我们不仅要主打‘中小企业牌’,还应该打破业内长期遵循的收费模式,改按比例收取为按单收取。”
可以说,一达通初期的三个选择在行业内都是具有开拓性的:一是开发平台系统,实行电子化操作、流水化作业;二是定位中小企业客户;三是固定收费1000元/单。
肖锋告诉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对中小企业来说,能不能接到国际订单只是困难的“起步阶段”,更难的还在后面。比如,跑银行、跑海关、跑物流等,不少小企业接单后还得专门成立小组来处理这些与核心业务无关的事宜。一达通的目标就是为企业解决这些问题,让小企业专心做主业。以外贸出口中经常碰到的退税周期过长问题为例,一达通会给企业先行垫付退税款,解决企业资金周转问题。
在提供各环节外贸服务的同时,一达通还通过集纳平台上13万家外贸中小微企业的服务需求,获得议价权,拿到国际快递、物流、通关等各外贸环节的“团购价”。肖锋说:“外贸成本通常分为事前的订单成本、事中的产品成本和事后的流通成本,一达通的服务模式可以为中小企业降低约30%的外贸综合成本。”
由于起步较早,模式又超前,一达通在创业初期遇到了很多困难。例如,由于中国进出口商品种类繁多,不同商品在报关、退税、物流等环节差别巨大,专业性要求非常高。尤其是最初的几年,企业每年新增客户仅有几十个,月收入一两万元,但各项开支却高达30多万元,连年“烧钱”。直到2008年,历经7年的积累和摸索,一达通的进出口管理系统才逐步完善成熟,加之当年的国际金融危机使外部需求降低,企业资金吃紧,一达通的性价比优势才凸显出来,客户数开始迅速增长。到2011年,一达通在全国一般贸易出口中已经位列第94位,2013年跃升至第5位,服务客户达到15000家。
“沉淀”信用
2010年,阿里巴巴控股一达通。2014年,一达通成为阿里巴巴全资子公司。依托阿里巴巴强大的后台功能,一达通获得了更强大的社会资源、客户资源和金融资源,逐步发展成可为全国中小微企业提供通关、退税、外汇、物流、融资等一站式服务的外贸综合服务平台,形成跨境电商O2O的交易闭环。
“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我们的服务摆脱了地域局限,现在,我们在全国各地的分公司已经达到30多家。IT技术让外贸服务变成了标准化的流水线,整个过程如果不出现异常,甚至不需要人工干预。”肖锋说。
此外,互联网和大数据的深度介入,还帮助平台上的中小企业解决了流通和信用两大难题。一方面,企业可以享受外综服平台提供的通关、退税、物流、金融等一系列外贸服务;另一方面,通过交易积累数据,企业还可获得数据红利反哺、信用背书、融资,从而远程赢得客户。肖锋告诉记者,通过一达通,企业在海关、商检、物流等环节的真实数据会在平台沉淀,成为获取银行融资的有力依据。“通过全程服务,我们沉淀下来的贸易数据,甚至比银行自己调查的更加全面准确,转化为外贸金融服务产品之后,也将更适合中小企业需求。”
数据“赋能”
在成功踏出金融服务关键一步后,一达通又有了一个新想法。“银行看见我们的沉淀数据敢贷款,那能否让外企看见这些数据敢下单?”肖锋说,“如果我们能根据一达通平台的交易数据,形成卖家信用体系,让买家可以迅速在数据中甄别卖方,那么‘小买家不敢跨境买、大卖家不敢跨境卖’的问题就会得到彻底解决。”
事实证明,一达通的数据“赋能”思路确实非常有效。2016年,浙江省逾4万家外贸企业通过一达通平台出口订单33万笔,交易额达55.5亿美元,拉动浙江出口增长1.16个百分点。
目前,这一探索正在全国铺开。2016年,全国36个城市先后引入一达通子公司,逾8万家外贸中小企业受益,较去年增长48%。
“一达通的外贸综合服务模式是一种全新服务业态。我们希望通过模式创新,让全球中小企业都能像世界500强企业一样‘简单做外贸’,最终实现‘全球买全球卖’。”肖锋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