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绿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1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让“华北明珠”再生辉
——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纪实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宋美倩 通讯员 李保健
右上图 白洋淀美丽乡村一角。

左下图 春天的白洋淀,停靠整齐的游船。

(资料图片)

近年来,河北省启动白洋淀生态修复工程,在修复白洋淀流域生态系统、涵养地下水源、保护生物多样性、综合环境治理等方面下了大功夫,将之打造为京津冀生态涵养支撑区。一个“苇绿荷红、水清鱼肥”的魅力新水乡正逐步呈现。

4月9日凌晨时分,一股清流经过4天160公里的长途跋涉,终于从河北保定西部山区的王快和西大洋两座水库流入了有着华北明珠之称的国家级生态湿地白洋淀。

“此次补水的库存水质均为一类,出水量5000万立方米,白洋淀收水量将超过3300万立方米。补水为期两个月,6月5日结束。水流全部注入后,白洋淀水位将上涨11厘米。”在白洋淀生态湿地西部的进水口,保定市水利局工作人员对《经济日报》记者说。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通知,决定设立雄安新区,使其在京津冀协同发展中承担北京的非首都功能。为此,雄安新区迎来新的发展机遇,而白洋淀作为雄安新区选址定位的重要依托,人们自然期待着它的发展也能顺势而为,掀开新的篇章。

多次面临干淀污染威胁

白洋淀是中国海河平原上最大的湖泊,在由太行山前的永定河和滹沱河冲积扇交汇处的扇缘洼地上汇水形成。现有大小淀泊140多个,面积366平方公里。这里水产资源丰富,淡水鱼类、鸟类、水生植物品类繁多。淀上波光荡漾,水鸟啁啾,芦苇婆娑,荷香暗送,构成了一幅生态美景。

多年前,由于缺乏清水补给,白洋淀有水区域曾经缩小到了原有面积的三分之一。同时,由于淀区内水区村庄生活污水直排、上游污水汇入等原因,造成白洋淀污染严重。“前几年这水都变黑了,反正水和鱼都不行了。”安新县淀区村民袁庚姚说,淀区住着10万人,以前生活污水直排入淀,污染状况触目惊心。

白洋淀有着“物种基因库”的美誉,保护区域物种资源丰富,淀内有野生鱼类54种、鸟类193种、浮游植物406种,在维持生态平衡方面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受生态环境恶化的影响,“华北明珠”一度珠光黯淡,1998年,淀内的鱼类仅存18种。过去在白洋淀繁衍生息的大雁、大小天鹅、水雉、丹顶鹤等30多种鸟类的存有数量也日益减少。

通过持续多年的补水和不断加大生态保护力度,目前,白洋淀湿地保护区的生物多样性状况已得到明显改善,生物链形成了较为合理的配置。有藻类406种;大型水生植物47种,其中曾经绝迹的马来眼子菜、线叶眼子菜、菱角、芡实、白花菜等稚嫩的沉水和浮叶植物重现;鸟类增加到200种,其中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大鸨、丹顶鹤及6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野生鱼类恢复到17科、54种。

综合修复行动正在进行

初春的傍晚,白洋淀微风徐徐,堤边杨柳依依,湖面波光粼粼。手摇双桨划着木船的刘振机,在夕阳余晖映照的湖面上,载着最后一船游客,缓缓划向岸边。

花甲之年的刘振机在白洋淀景区从事人工划船已有20多年,这是他换的第四条木船。他说,往白洋淀里划一趟船约几个小时,能赚100多元,生意好时,一天能划2至3趟。这些年他也曾想过换条油船,会省些力气,但想想觉得不行,“虽然累,但对环境有好处”。刘振机说,所以他直到今天还划着木船。

环保,已经成为白洋淀干部群众的普遍认识。

白洋淀有85%的水域位于安新县境内。2014年以来,安新县全面实施淀区清网工作,共清理水产养殖面积11840亩,涉及养殖户5505户。

2015年,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安新县开始在淀区水村推广建设污水处理站。村民袁庚姚说,“我们村的污水处理站在去年就开始运行了。我们村还修了地下管道,去年又新修了两个污水处理厂”。

安新县全面加强对淀区6个乡镇45个村、总面积314平方公里区域的环境改造提升,重点实施了垃圾整治、污水处理等工程。县里采取BOT模式,投资1.3亿元建设了县垃圾处理场,并建设垃圾中转站6个,推进“户分类、村收集、乡转运、县处理”的城乡一体化垃圾处理模式。建成了日处理能力4万吨的县污水处理厂,日处理能力2万吨的县第二污水处理厂也已试运行。同时建设污水处理站149座,铺设污水管网383公里。

在治理生活垃圾污染的基础上,安新县狠抓淀区工业污染防治,严格白洋淀功能定位,坚持淀区不上项目、不建园区、不办工业,所有涉水工业企业全部外迁,并深入进行综合整治。自2012年开始对张庄羽绒加工区水洗企业进行全面整治以来,共淘汰水洗企业27家,68家企业建成了污水处理设施,污水处理全部达到一级A类标准,并安装了水质在线监控和视频监控设施。实施了总投资3873万元的大张庄排干渠清淤及综合整治工程,共清淤38万余立方米,清运垃圾5.8万立方米,护砌干渠6.79公里。

为了防止上游污染进入白洋淀,安新县及保定市加强了对白洋淀水质的监测。在采蒲台国控监测点建设了水质自动监测站,在府河、孝义河入淀口设置了自动监测站,有效提升了水质实时监测水平;对淀区8个国控点及孝义河、府河、漕河、瀑河等入淀河流每月进行采样、监测,汛期加密监测,密切关注水质变化和来水情况。

目前,白洋淀湿地自然保护区核心区的水质明显改善,已达Ⅲ类标准,基本接近40年前的水平。由于水位增高、水质改善,水生植物大量繁殖,鸟类、鱼类增多。有关专家指出,这标志着白洋淀湿地的生态状况正逐步实现良性循环。

打造全新生态环境支撑区

在雄安新区宣布设立后的第5天,白洋淀获得了3000立方米以上的历史上第24次生态补水。

据保定市水利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此次生态补水不仅能有效改善保定城区、白洋淀的水生态环境,还为雄安新区建设提供了水资源支撑和保障。而此后几年,白洋淀还将从不同区域开展调水补水工程,以确保白洋淀对雄安新区乃至整个华北地区的生态和生产用水功能。

“补水是保证白洋淀生态和生产环境的重要保障,但不是唯一保障,只有加大综合整治力度,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生态恢复,白洋淀才有可能成为与世界一流城市功能相配套的生态湿地。”有关专家这样表示。

据河北省环保厅副厅长赵军介绍,对于白洋淀综合整治修复,近年来河北省的力度一年大过一年。2016年,河北省水污染防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河北省白洋淀和衡水湖综合整治专项行动方案》,决定未来5年,河北省将全力改善淀湖生态环境。白洋淀及其外延连通水系作为重点区域之一,将围绕改善水体水质、修复淀区生态、提升承载能力等方面,经过5年的综合整治,实现“水清村美、苇绿荷红、鱼跃鸟翔”的目标。

2017年2月,河北省政府办公厅再次发布《关于加快山水林田湖生态修复的实施意见》,明确要扩大湿地面积,在白洋淀、东淀、文安洼等洼淀湿地加快实施退耕还湖、退场还湖。到2017年,初步建立湿地生态效益补偿的长效机制,实现重要湿地生态补水常态化,湿地功能基本得到恢复与保护。

面对已经成立的雄安新区,白洋淀必将迎来全新的功能定位。正如京津冀协同发展专家咨询委员会组长、中国工程院主席团名誉主席徐匡迪院士所说,“新区开发建设要以保护和修复白洋淀生态功能为前提,白洋淀生态修复也离不开整个流域的生态环境改善。要从改善华北平原生态环境全局着眼,将白洋淀流域生态修复作为一项重大工程同步开展工作。重点要优化京津冀的水资源管理,提高水环境治理标准”。

而河北省主要领导则表示,在呵护白洋淀的问题上,河北省将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强力实施“碧水行动”,做好白洋淀流域综合整治工作,制定流域环保排放标准,研究确定流域环境改善目标,为打造绿色、森林、智慧、水城一体的新区和京津冀生态环境支撑区提供有力保障。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