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经济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1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在监管层释放明确信号后,股市出现积极变化——
“高送转”降温 炒作逻辑“失灵”

高送转概念多年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特别是散户的追捧,并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

近日,中国证监会主席痛批高送转乱象,并释放出明确的监管信号,导致资金从高送转概念及被视为高送转“主力军”的次新股板块集体撤离。目前,上交所已经针对“高送转”行为展开专项治理

中国证监会主席批评10送30方案后,高送转指数一周重挫5.78%,多家公司紧急调整送转方案。诸多迹象表明,多年来被少数上市公司和投机者信奉的炒作逻辑已经“失灵”,“高送转”正降温。

过去的一周,A股弱势调整,两市高送转概念股和次新股板块跌势明显。两大热点概念同步杀跌,与监管层鲜明的表态密切相关。4月8日,证监会主席刘士余在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第二届会员代表大会上表示,“10送30”的高送转方案在全世界罕见,必须列入重点监管范围。

业界普遍认为,刘士余痛批高送转乱象,并释放出明确的监管信号,导致资金从高送转概念及被视为高送转“主力军”的次新股板块集体撤离。

除了闻风而逃的资金,不少上市公司也开始“坐不住”了。

凯龙股份率先发布公告,将此前“10转30派5元”的高送转方案调整为“10转15派8元”。兴源环境等10多家上市公司也对送转方案进行了调整。其中,动作幅度最大的金利科技,在保持现金分红方案不变的同时,拟将转增比例由10转增30下调至10转增6。

基于对所谓“填权”行情的预期,高送转概念多年来一直受到投资者特别是散户的追捧,并形成了一定的心理定势。一些上市公司也热衷高送转,以迎合市场的“口味”。

记者注意到,高送转公司多强调自己“经营及盈利情况良好,每股未分配利润和资本公积金较高,但部分公司根本拿不出一份“良好”的成绩单。如最近三年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连续下滑的福建一家软件类上市公司,推出了“10转增30派1.6元”的分配方案,被质疑股本扩张速度与实际业绩之间明显不匹配。4月7日除权日公司股价涨停,但此后连续大幅下挫,其中4月10日以跌停报收。

今年以来,多只高送转个股公布预案或除权后都出现了相似的走势。这也意味着,少数上市公司和投机者信奉的“高送转=高回报=高股价”的炒作逻辑已经“失灵”。

从财务角度分析,送转只是部分改变了股东权益的内部结构,对净资产收益率及公司盈利能力并无实质性影响。

除了滋生投机之外,高送转被监管“盯上”还有更深层次的原因。

去年11月披露“10转15派0.5元”高送转预案后,广东一家从事水性油墨研发、生产、销售的上市公司曾连续两个交易日涨停。但此后股价持续大幅回落,截至目前几近“腰斩”。

该公司股价的见顶回落并非偶然。方案披露后至同年12月5日,公司实际控制人及其一致行动人共计减持2760万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达到9.5%。

有统计显示,推出高送转预案的公司中70多家披露了股东减持计划,或有重要股东事后进行减持操作。

高送转“搭配”大股东减持的乱象已经引起监管的高度重视。今年以来,依顿电子等数十家公司因高送转被两大交易所发函问询,其中“高送转预案是否与相关股东的后续减持安排相关”成为问询重点。

上交所方面表示,从市场影响看,“高送转”不仅是概念股炒作的常见类型,也容易被信息合谋类市场操纵借道藏身,负面影响需要高度关注。

据悉,上交所已经针对“高送转”行为展开专项治理,在立好规范、把住事中、问明动机的基础上严查交易,将其纳入二级市场重点监控范围,聚焦虚假申报、拉抬打压、账户对倒等交易行为,及时采取警示和暂停交易等监管措施。

北京品今资产管理有限公司首席顾问仇彦英评价认为,监管层对分红方式“有褒有贬”的姿态,配合相关鼓励和约束措施的制定出台,不仅有助投资者走出“高送转=高回报”的误区,也有望引导更多上市公司用“真金白银”的方式回报投资者。

文/新华社记者 潘 清

(据新华社上海4月16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