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周末副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家信里的“唠叨”
石志新

不论是在信里还是在生活中,父母总是把“为人要谦和,做事要勤快”的家训挂在嘴边

上世纪80年代初,我参军到了山西平遥的炮兵某部,成了一名光荣的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士。离开家的时候,父母将我送到村口,并千叮咛万嘱咐:到了部队要谦逊和气,勤快一些,听部队首长的话。

那个年代,不像现在联系这么方便。别说手机,整个村子里连一部直拨电话都没有。和家里的通讯联系,除非家里有特别急的事发电报外,一般情况下,都是靠手写的书信交流。

记得刚到部队的第一年里,父母特别挂念我,几乎每隔一两个月,就能收到父亲亲自写的一封家书。家书中,除了一些挂念的话语外,就是反复嘱咐我离家时的那一番话。在回信里,我把自己在部队生活的成长过程详详细细地告诉父母,让他们放心。在那个感情质朴的年代里,书信交流的字里行间都流露出真挚的情感。

参军后的第三年,我考上了军校,父母得知消息后别提有多高兴了。给我的回信里除表达兴奋的心情外,还特地嘱咐我要好好做人,千万别自高自大。母亲还让父亲在信里加上她常说的一句话,“骡马大了值钱,人大了不值钱”。

不论是在信里还是在生活中,父母总是把“为人要谦和,做事要勤快”的家训挂在嘴边,时时刻刻提醒我注意自己的行为细节,也时常表达出希望我能把这一良好家风传递下去的愿望。

现在,我的女儿也已大学毕业。每次在电话或微信里与她交流时,我仍然按照父母当年给我写家信的规矩,嘱咐她做事先做人,为人低调谦逊。虽然女儿有时也很烦我“唠叨”,笑我“老土”,但我仍然希望我的“唠叨”能潜移默化地感染她,让祖先留下的好家风顺利传递下去。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