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7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老城背街小巷三年内将“脱胎换骨”——
老城区有“里”才有面儿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杨学聪

私搭乱建、开墙打洞……在城市光鲜的高楼大厦背后,一条条背街小巷中,脏乱差等各种各样的城市管理问题在肆意地滋生、发酵。

这是对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的考量。面对整治提升“背街小巷”的挑战,北京打算使出“绣花功夫”来应对——

与灯火辉煌彰显“大都市范儿”的主干道相比,同样位于市中心的小街道、弄堂生活气息浓郁,却因脏乱差一直是城市治理的难点。衡量一个城市管理精细化程度,“背街小巷”是一把重要的“标尺”。

老城区如何做到“有里儿又有面儿”?北京正通过“街长”“巷长”建设,计划用3年时间,让老城区的街巷胡同脱胎换骨,重现历史风貌。

“近年来,我们在治理主要道路、主要大街这个‘面子’的基础上,将背街小巷这个‘里子’也纳入了重点治理内容。”北京市城市管理委委员谢国民告诉记者,近几年北京要用“绣花功夫”整治背街小巷,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更好地保护古都风貌,留住北京城市的“魂”。

核心区首批“街巷长”到岗

到过北京的人,大多知道位于西城区的什刹海。这片毗邻北京城中轴线的水域与中南海一脉相连,水面周边是北京内城唯一一处具有开阔水面的开放型景区,也是北京城内面积最大、风貌保存最完整的一片历史街区,在北京城市规划建设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在2000年批准的北京25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中,面积最大的就是什刹海地区。恭王府、宋庆龄故居、郭沫若纪念馆、钟鼓楼、广化寺、汇通祠、会贤堂……什刹海地面儿上不少古建筑在北京城市建设发展史上及政治文化史上占有重要地位。随着游客的增多,这里逐渐出现了一些古文化商店、小吃街和酒吧等。

如今,这片记录着老北京文化与神韵的地区,正成为北京“背街小巷”改造的先行区。4月5日,西城区召开“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动员部署大会”,提出力争3年内,在所有背街小巷设立“街长”“巷长”,实现“十有十无”的环境治理目标。什刹海街道辖区内的173条背街小巷,都被列入整治提升范围,并将在今年内分三批完成达标任务。

每天,北京市西城区什刹海街道办事处的城建科长原黎波,都要到他负责的定阜街走一趟。从4月5日起,这个负责街道环境整治的“大忙人”有了一个新“身份”——定阜街街长。从定阜街西口,往东至龙头井街,“这条700米长的街道上有20多家商户,产权单位较多”。作为街巷长,原黎波对街上情况了如指掌。

“我们这片儿属于平房区,什刹海街道文旅商居功能区域叠加,商户乱贴乱挂店外经营存在问题比较多,这都是我们未来整治的重点。”原黎波告诉记者,在整治提升工作中,私自开墙打洞现象要进行治理,违规牌匾、私装地锁都要拆除,还百姓一个比较干净整洁的街巷胡同。

按照什刹海街道的部署,在整治过程中,将建立街道、社区、街巷层面三级自治理事会。街巷长每周召开街巷级的自治理事会会议,解决个性问题;社区对多条街巷的共性问题做工作;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上报到街道,由街道会同相关部门共同解决。

在西城区首批街巷长上岗之后,北京东城的所有街、巷长也将在今年4月底前到位。未来3年内,东城区将全面完成178条主要大街、1005条背街小巷的环境整治提升。以故宫、南锣鼓巷、簋街、东四三至八条、隆福寺、王府井等地区为重点,今年北京市东城区将完成124条主要大街的环境提升,两年内实现178条主要大街的环境提升。

“三年行动”提出“十无”目标

北京核心区到底有多少“背街小巷”?经过摸底,北京城市管理委给出的答案是2435条。其中,已完成整治提升需巩固加强的761条,需整治提升的1674条(东城区659条,西城区1015条)。

其实,北京针对“背街小巷”的治理早已开始。2013起,北京每年将城六区100条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工程,提升了区域环境品质,改善了市民居住环境,但整治数量离群众的期望和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

3月底,北京市市长蔡奇在长安街南北邻近区域密集暗访,并与有关部门负责人一起为背街小巷治理“把脉开方”。他提出,要以“十有十无”为内容集中开展背街小巷整治提升三年行动计划,把责任落实到街道、社区,建立“街长”“巷长”制。

以此为契机,北京市城市管理委会同首都精神文明办制定了《首都核心区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三年(2017-2019年)行动方案》,从2017年起,利用3年时间,对核心区即东、西城背街小巷进行集中全面整治提升,打造“环境优美、文明有序”的街巷胡同。

背街小巷环境整治提升内容可归纳为“十无一创建”。主要包含三方面内容:一是对环境进行整治提升,彻底改变市容环境面貌;二是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巩固环境整治提升成果;三是开展深化文明创建,打造一批文明示范街巷。

具体到“十无”,是指无私搭乱建、无开墙打洞、无乱停车、无乱占道、无乱搭架空线、无外立面破损、无违规广告牌匾、无道路破损、无违规经营、无堆物堆料。

做到“十无”不容易,不仅要拆除未经批准私自搭建的建筑物,封实“开墙打洞”,恢复街巷原貌,还要整修残墙断壁,有条件的补齐门牌,拆除违规设置的各类广告牌匾标识,确需设置的应统一规范设计,精细实施,具有景观性。

此外,还要求整修或重新铺设破损道路,路面平整、无坑洼。对公共服务设施规范设置、完好,干净整洁。公共区域能绿尽绿,缺植补栽,多元增绿,花木相宜,古树保护。架空线具备入地条件的实施入地,不具备入地条件的实施梳理……

靠制度保证治理高效长效

这么多的要求,这么短的时间,怎么保证“背街小巷”治理落到实处,并实现长效管理?除了建立“街长”“巷长”制,选派街道、社区等党员干部任“街长”“巷长”,负责指导街巷环境整治和管理工作外,《行动方案》还给出了实施准物业化管理,整合下沉执法力量的“药方”,多管齐下,确保环境问题不反弹。

实施准物业化管理,是指推进专业化服务作业,巩固环境整治提升成果;整合下沉执法力量,则是探索建立街道综合执法平台,实施联合执法,打击违法违规行为。

以西城区为例,“我们区长、街道主任分别任全区和区域总街长,区四套班子领导分片联系十五个街道,党员干部任街长、巷长”。西城区环境建设办宣传动员科科长周洪宇说,背街小巷治理,需要加强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针对地面绿化、架空线等治理,他们每年列入一批计划。在明确街巷长管理职责的同时,动员社会力量,共建共管。

谢国民表示,未来北京将按照“十无”环境整治提升内容标准,建立任务台账。“以前整治达到标准的要巩固,没有达到标准要求的要编入台账,重新进行整治提升,确保整治提升道路不漏、内容不缺。”

“背街小巷”治理是一项系统工程。北京除明确市城市管理委、首都精神文明办牵头,加强统筹协调外,还要求市级有关部门要各司其职,按照“条专块统”的要求,积极主动参与。如:交通委负责指导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有序停放管理;工商局指导治理无证无照治理和开墙打洞;文物局指导做好市级以上文保单位保护等。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