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降杠杆”需要协同推进
贺 强

当前,我国非金融企业的杠杆率较高,这既不利于经济持续发展,也不利于化解金融风险。中央提出,今年要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推进“三去一降一补”,其中去杠杆是核心内容之一。《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降杠杆”需要企业、市场、银行和政府协同推进。

企业要加强预算管理,做到将本逐利。人民银行行长周小川曾指出,一家企业有多少钱就干多少事。这就是“将本逐利”的理念。目前,对于金融机构杠杆率以及资本充足率等指标,监管部门有明确要求。但对于企业的杠杆率,并没有统一的规范。虽然各行业杠杆率高低不一,相互之间可比性不强,但同一行业内不同企业的杠杆率可比对,同一企业不同时期的杠杆率也可借鉴。未来,建议相关部门制定各行业的“杠杆率”指引,将其作为衡量企业扩张程度以及实行金融资源配置的重要依据。对于杠杆率水平本身偏高,且持续恶化的企业,金融机构要相应减少信贷投放。

直接融资市场要给力,做到协同发展。我国的融资体系以间接融资为主,这决定了我国企业杠杆率相对较高。因此,积极发展直接融资市场,是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有效途径。只有直接融资、间接融资协同发展,才能稳住并降低企业的杠杆率。统计数据显示,2月份,企业债券融资净减少1073亿元,同比多减2458亿元;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融资570亿元,同比少240亿元;人民币贷款在新增社会融资规模占比由1月份的62%提升至2月份的90%。这“两减一增”的特点也从侧面印证了在企业贷款需求旺盛的情况下,企业从直接融资转移到了信贷融资。只有直接和间接融资“两条腿走路”,才能有效降杠杆。

银行要转变理念,盘活信贷存量。企业加杠杆,源头在于银行信贷投放,但要降杠杆,银行首先要控制好自身的杠杆率。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盈利模式仍以存贷款利差为主,银行对信贷增长有着不小的依赖。在当前全社会降杠杆以及监管部门构建银行宏观审慎管理体系的背景下,银行要转变发展理念,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合理控制信贷增长目标。未来,银行还要由重视信贷规模,转变为更加重视信贷结构;要由注重信贷的绝对增量,转变为更加注重盘活信贷存量;要由重视信贷增长增速,转变为重视信贷的周转速度。这样,既能降低社会对货币和信贷的需求量,也能有效降低企业杠杆率。

地方政府要转变思维,强化对企业的预算管理。降低企业杠杆率是全社会共同的责任,必须要在社会上形成降杠杆的导向和氛围。目前,地方政府对于金融机构的诉求,还是加大在本地区的信贷投放,片面地把“稳增长”理解为“宽信贷”。这种错误的认识,既与宏观审慎管理要求相背离,也不利于企业降低杠杆率。同时,还要看到,目前国企的杠杆率明显高于民企,地方国企杠杆率高于央企;杠杆率高的地方国企,往往是产能过剩企业,甚至还是“僵尸企业”。因此,强化各级政府对地方国企的预算约束,是从源头上降低企业杠杆率的关键。地方政府要按照要求,真正强化对国企的预算约束,通过硬约束来规范企业投资行为,降低杠杆。只有稳住并逐步降低企业杠杆率,才能从源头上解决盲目投资、产能过剩、市场出清等问题。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公司金融部)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