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城市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北京大学相关研究报告显示,我国近一半资源型城市面临严重转型问题——
找寻城市发展新资源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常 理 欧阳优
在内蒙古包头市石拐区综合信息管理中心,一名工作人员在查看交通监控。石拐区是一个缘煤而建,依煤而兴,却也因煤而衰的传统资源型工矿区。近年来,石拐区大力发展非资源型新兴产业,加快城市共同配送物流园区、大数据产业园区、五当召旅游景区、大青山文化影视创意园区等项目的开发建设,这座城市正迎来新生。 新华社记者 连 振摄

在经历了长时期、大规模的开发之后,我国的很多资源型城市逐步进入了资源枯竭期,数十年积累的问题开始显现。

但,资源不是负担。资源枯竭型城市需要重新认识自己城市的资源潜力,或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或处理好资源产业与非资源产业的配比等等。寻找到适合当前城市发展需要的路径,才是实现转型的根本路径

资源型城市是以本地区矿产、森林等自然资源开采、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一直以来,资源型城市在国家经济建设、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促进区域和城市发展等方面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然而在经历了长时期、大规模的开发之后,我国的很多资源型城市逐步进入了资源枯竭期,数十年积累的问题开始显现。

北京大学国家资源经济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指数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显示,我国有近一半的资源型城市面临着严重的转型问题,资源型城市进入了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新阶段。

针对资源型城市转型中遇到哪些困难?如何克服?《经济日报》记者采访了有关专家。

资源型城市已不堪重负

东川是我国重要的铜矿基地,铜的地质储量居于全国第三,经过上千年的开采,矿产资源已濒临枯竭。东川以铜资源采选为主,其他产业服务于铜矿开采,这种单一的产业结构让东川经济发展后继无力,失业率一度高达40.2%。同时,由于长期的铜矿开采、伐薪炼铜,整个东川地区的生态遭到严重损坏,可持续发展严重受阻。

在我国,像东川这样的资源型城市不在少数。北京大学经济学院国际资源经济研究中心主任李虹表示,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单一,对资源依赖性强,多数资源型城市区位条件较差,影响了经济发展的能力。上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结构的调整,资源型城市逐渐失去了原有的优势经济地位,由于不合理的资源开采及产业发展等因素,水资源、土地资源等非矿产类资源遭到破坏及不合理开发,环境污染问题不断积累,加重了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压力。

国家发改委发展规划司司长徐林分析指出,资源型城市问题的根源主要来自两方面。一类是随着市场供求关系变化,以及经济周期的变化,资源价格出现剧烈波动,导致城市经济发展受到影响。波动周期一过,资源价格开始反弹,这些城市的问题也就得以缓解。另一类问题则由资源枯竭导致。资源枯竭型城市面临实实在在的转型压力:财政收入减少、就业压力增大、企业大量破产,政府没有能力提供公共服务等。

我国为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相关政策。2001年,国务院开始进行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试点,并陆续出台了一系列促进资源型城市转型的策略。2013年,国务院发布了《全国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3—2020)》,提出到2020年基本解决资源型枯竭城市历史遗留问题,显著增强可持续发展能力,基本实现城市转型。2016年,国家发展改革委、科技部、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土资源部和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制定印发了《关于支持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实施意见》,要求争取通过10年左右时间,健全内生动力机制、建立平台支撑体系,支撑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特色鲜明的现代产业集群,重新建立起老工业城市和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竞争力。

李虹认为,资源型城市发展需要重新审视和规划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摒弃、修正原来粗放的经济发展模式,寻找新的、可持续的经济增长点,把握转型机遇,实现城市复兴。

东北地区转型压力最大

记者从“中国资源型城市转型预警指数报告”中发现,在所统计的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中,预警指数最高的前4名都位于东北三省,分别为双鸭山市、七台河市、鸡西市和鹤岗市。东北地区转型预警指数均值达0.488,高于全国地级资源型城市预警指数均值0.441。

“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转型情况最为严峻,面临转型压力最大。尤其是经济社会压力较重,经济发展能力、环境保护能力和资源利用能力较差。”李虹说。

黑龙江省七台河市是一座以煤炭加工为主导产业的城市。城市转型压力预警指数为0.512,在116个地级资源型城市中排名第二,经济压力排名第一。报告分析认为,七台河市未能及时应对传统煤炭产业衰退的危机,导致经济增长放缓,经济活力缺乏,同时产业结构单一化、粗放化的问题过于突出,创新人才缺失。

目前,七台河市已经向煤炭精深加工、新材料新能源、生物和医药、先进制造、绿色食品、现代服务业等6大重点产业进行了转型尝试,努力构建技术先进、结构优化、竞争力强的多元化现代产业体系。

对此,《报告》建议,国家应当给予东北城市全方位的扶持,尤其对于经济基础设施建设与社会保障负担,应建立专项资金扶持;另外,应鼓励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形成更有效率的经济发展环境;应支持东北地区资源型城市发挥技术创新优势,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技术产业,提升传统产业技术水平,提升资源利用水平,促进经济转型发展。

发展非资源性产业

资源型城市该如何转型?

经济学家林毅夫表示,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要转向非资源产业发展,如制造业、服务业等。从新结构经济学角度来分析,经济发展就是一个产业不断转型升级的过程,技术创新固然可以提高劳动生产力水平,但它不断创新,也会碰到创新的天花板,在这种状况之下,就必须把经济生产活动不断从附加价值比较低的产业转移到附加价值比较高的产业上去。回顾历史,基本是从以资源为主的生产活动向非资源为主的生产活动转移,这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必然现象。

吉林省舒兰市依煤而建,因煤而衰,2008年被列为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2015年以来,舒兰市立足农业资源优势,以创建国家农业可持续发展试验示范区为统领,着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和干棒河水库煤矿家属区水源灌溉地建设,不断提高粮食产能和质量标准。突出抓好农产品精深加工,组织实施了稻花飘香—现代农业综合体、50万头生猪屠宰及深加工、吉林北融食品公司3000万只肉鸡全产业链、昊明集团2500万只肉鸡屠宰深加工、农丰牧业公司万头黄牛产业化等一批项目,促进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林毅夫表示,世界上有一些发达国家资源非常丰富,经济发展也很好,说明资源不是发展的负担。要把资源用得好,一方面管理上透明、避免腐败,另一方面了解资源波动的特性,未雨绸缪。如果能用资源支持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经济发展的多样化和产业转型升级,资源型城市、资源型地区、资源型国家应该可以发展的比非资源型城市、非资源型地区、非资源型国家更好。

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民建中央副主席辜胜阻认为,在资源型城市转型过程中,推动国企改革是很重要的任务,因为老工业城市国企较多。此外,还要推动民企创新和转型升级,降低成本。同时,要培养人才、留住人才、用好人才。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