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日举行的2017年全国企业管理创新大会上,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与国家电网、海尔一道,作为典型企业代表,登台交流创新经验。
在强企云集的盛会上,作为中小企业的三聚环保之所以能够拿到“麦克风”,靠的就是国家级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一等奖作品——《高科技企业煤化与石化产业融合联盟式服务管理》。
统计显示,这家综合性能源服务公司自1997年成立以来取得了骄人的业绩,营业收入和营业利润已连续多年实现翻番。尤其是在2016年,实现营收175.31亿元,同比增长207.66%;实现归母公司净利润16.17亿元,同比增长97.07%。企业的飞速发展也得到了资本市场的追捧,仅用7年时间,三聚环保的市值就从上市之初的30亿元飙升至700多亿元。
以技术创新为骨血
“过去很多年里,我国炼油领域都是在模仿学习中进步,如今,在新一代炼油技术领域,国际巨头做不到的事,我们做到了”
“我们所有的快速发展都与创新相关。”北京三聚环保新材料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林科告诉记者,作为一家科研人员创办的企业,三聚公司的创新精神已经深入骨血。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三聚环保共申请了405件国内外专利,其中发明专利372件,实用新型33件;公司共获得专利授权218件,其中,发明专利190件,实用新型28件,包括美国专利12件,欧亚专利1件,加拿大专利2件。此外,这家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还先后获得“十二五”石化行业最具创新力十佳企业、2016年度中国石化行业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等荣誉。
如今,三聚环保的技术创新已经结下累累硕果,世界领先的铁基催化净化成套技术、高效钌基低压氨合成技术、焦化污水气化循环利用技术、浆液法脱硫新工艺、焦化烟气脱硫脱硝余热回收一体化工艺技术、秸秆生物质综合循环利用及生物质炭土壤改良技术等一批产业转型升级所需核心技术连获突破。其中,最为耀眼的当属超级悬浮床MCT成套技术。
“要说这项技术,我们可是世界第一。在全球范围内,能够现场对油品进行加工的装置本就不多,能实现平稳运行的只有我们三聚环保。”林科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过去很多年里,我国炼油领域都是在模仿学习中进步。如今,在新一代炼油技术领域,国际巨头做不到的事,我们做到了”。
业界专家告诉记者,我国自主研发的悬浮床加氢关键技术及装备一举实现重大突破,对大幅提升现有煤化工、石油化工行业的经济效益乃至巩固我国能源安全都大有裨益。具体来说,目前,国内加工劣质原油、渣油大多采用传统延迟焦化工艺,汽柴油产收率仅为60%左右。使用超级悬浮床MCT工业装置,能做到常规油、非常规油、原来炼不了的油“来者不拒”,并且用劣质原料可产出优质产品,较以往的加工手段多出30%的清洁油品。若在全国范围内应用的话,一年就能多产约9000万吨清洁油品,相当于几个大型油田的产量。
2016年12月30日,年加工150万吨煤焦油/煤沥青综合利用项目开工奠基仪式在河南鹤壁市举行。这标志着三聚环保在超级悬浮床(MCT)工业示范装置在长周期平稳运行的基础上,又朝着大型工业化迈出重要一步。
“‘十三五’期间,三聚环保将继续以该项目建设为起点,依托MCT核心技术,分别建设数个百万吨级MCT加氢装置,实现煤、油、生物质原料多元与转化,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高端高值化转型。”三聚环保董事长刘雷说。
以研发平台为支撑
凭借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三聚环保不仅在企业内部建起了强大的研发团队,还与国内外高校和知名企业建起了合作平台
“三聚环保是搞净化材料和催化剂的,可以广泛服务于石油化工、能源化工企业,解决生产过程以及产品清洁化的问题。未来,企业要努力实现两个目标,一是成为世界一流的服务于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技术公司,二是成为世界领先的生物质利用和绿色能源与化学品技术公司。”林科说。
对于实现如此高远的目标,三聚环保很有信心和底气。“企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精神和跨界合作。”林科表示,三聚环保不光拥有石油化工、现代煤化工技术团队、催化剂基础研发团队以及工程设备研发团队,在日本、德国和美国也拥有专家支持团队。
早在2012年,三聚环保就与福州大学合作共同支持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建设,目前公司已建成1个行业工程研究中心、1个北京市工程实验室和3个研发中心。由三聚环保控股的福建三聚福大化肥催化剂国家工程研究中心有限公司,通过多行业和多领域的技术整合,完成了传统化肥与相关产业的升级改造,使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二个能自主研发、生产和应用氨合成催化剂的国家,成为我国化肥和煤化工行业的技术领军团队。
北京、沈阳、福州的研发中心则集中开展脱硫净化材料、脱硫净化工艺、脱硫装备、加氢催化剂、化肥催化剂等方面的研究开发工作。其中,北京研发中心侧重工程技术开发研究;沈阳研发中心侧重材料合成、放大工艺研究;三聚福大国家工程研发中心侧重催化净化机理、前沿技术、工艺装备开发研究。三个研发中心形成了信息共享、优势互补的相互支撑的专业研发体系。
为确保始终走在行业前沿,三聚环保广泛开展对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形成了“内引外联”的科研开发模式。企业与清华大学热能工程系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开展脱硫机理研究工作;与中石化抚顺石化研究院就油品深加工催化剂开展长期合作;与美国西南研究院、法国石油研究院等建立联合创新平台;与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开展战略合作,开发费托(F-T)合成、合成气一步法生产乙醇等技术……
2016年,三聚环保又与南京农业大学合作成立三聚南农绿色工程技术中心,形成以南京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生态研究所为主体的绿色农业科研体系。石油与化学工业联合会批准,依托三聚环保建立“国家石油与化工行业秸秆生物质高值化利用工程中心”,开展持续的研究工作,造福社会。
内外部创新资源的有效对接,极大地提升了公司的创新能力和科研成果转化的速度。目前,三聚环保已有9项产品和技术获省部级科技成果鉴定,6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和科技创新奖,2项产品被科技部认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与“国家科技成果重点推广计划项目”。
以模式创新为纽带
很多时候,单靠技术创新无法解决用户的难题,所以必须创新商业模式,建立起“以市场为先导,以技术为核心,以金融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的共赢共享发展理念
“作为技术创新公司,我们不缺乏好技术。但在市场推广中我们发现,很多服务对象虽然面临着传统产业转型发展的难题,却苦于拿不出钱来搞升级,好技术摆在面前却有心无力。”林科表示,这一现状使企业认识到,单靠技术创新无法解决用户的难题,必须要创新商业模式,即要走技术创新与模式创新“双轮驱动”的路子。
为开拓发展空间,2012年,三聚环保提出“以市场为先导,以技术为核心,以金融为手段,以资本为纽带”的共赢共享发展理念,推动传统焦化、煤化工、石油化工向低碳环保新能源转型。
经过3年多的努力,三聚环保联合20多家民营石化、焦化和煤化工企业,初步建成了环保化石能源服务联盟。该联盟通过顶层设计实现现代煤化工与石油化工加工过程中碳氢元素高度互补的产业链,通过不断注入三聚环保自主创新技术,对企业实施量体裁衣的技术改造,为其定制原料和产品,打造从基础原料到终端销售的完整产业体系,从而突破传统煤化工、石油化工企业各自为主、自我封闭的发展路径,极大地提高了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经济效益。
“我们给客户提供的服务,不是单一的技术服务,而是同时提供从技术综合解决方案到金融资本的一体化的解决方案。”林科表示,实际上,中国资本市场是不缺钱的。一方面,很多资本想找好项目;另一方面,有些企业有很好的资源和项目,却找不到钱。为此,三聚环保开始在联盟企业与资本之间搭建平台。
在此基础上,2015年,三聚环保携手联盟企业与天津股权交易所等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创建“中国低碳新能源板块”。与此同时,在三聚环保的推动下,联盟企业和各地政府合作成立政府引导的产业基金,以不多的投入引来了金融资本的参与。这就打破了当前传统焦化企业贷款难的困局,银行通过与产业基金对接,也能够更好地服务于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此外,三聚环保深入研究区域资源优势、市场需求,推动联盟企业资源有效对接,在协同发展中实现互利共赢。比如,联盟中的黑龙江七台河勃盛清洁能源有限公司、安瑞佳石油化工有限公司、大庆联谊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黑龙江神龙集团4家企业产品具有较强互补性,为避免远距离运输、迂回运输,联盟成员之间以物联网为纽带,统筹原料和产品配送,降低物流成本,最大限度实现产品互供,助其提高效益。
“用新技术、新业态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是促进我国经济结构转型、提升实体经济发展质量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全国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全国企业管理现代化创新成果审定委员会主任邵宁对于三聚环保的探索给予了充分肯定。
“作为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三聚环保瞄准传统焦化、煤化工和石油化工向低碳环保新能源转型的巨大市场机会,以产业服务联盟为载体,以拥有的关键技术和集成技术为基础,创造多种商业模式,为联盟内企业开展各种个性化的定制服务,推动传统能源化工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融合发展。三聚环保的创新成果,值得其他企业学习借鉴。”邵宁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