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区域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福建龙海百花村花卉市场:
百花村市百年春
本报记者 薛志伟 通讯员 蓝 腾
△ 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一角。

▷ 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打造出一条集休闲观光、花卉交易及物流仓储于一体的“走廊”。本报记者 薛志伟摄

编者按 专业市场的发展不仅加强了自身市场的功能,也能带动当地及周边产业的发展,具有很强的辐射能力。一方面,专业市场能促进区域内商品生产和流通,吸引有创新能力的企业聚集,带动区域内相关产业的发展,从而形成新的产业链,促进地区经济增长;另一方面,完善的专业市场体系,可以及时、有效地反映市场供求动态,促进产业结构调整,大大增强区域经济活力。本版聚焦各地富有特色的专业大市场,探寻大市场背后的区域经济活力。

晚上8时许,福建省龙海市的百花村花卉市场依然灯火通明,花卉交易甚是热闹。国华花卉店老板卢美兰和几个员工正忙着接待前来买花的顾客。

“今年春节至今我们已经卖出蝴蝶兰、韩国石斛兰、马蹄莲、盆景杜鹃等十几万株,目前还处于供不应求状态。”说到店里的生意,卢美兰眼里充满了喜悦,“只要是在百花村,我们一定是‘四季如春’”。

行走在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既可感受苏州园林的骑楼韵味,又可观赏欧式风格的店招装饰、休闲文化的长廊书画以及中国古典的大红灯笼等景色,更有各色花卉品种,吸引着无数的海内外游客和客商,也使九湖镇“中国花木之乡”品牌愈发响亮。

市场所在的百花村,又名长福村,是全国闻名的花卉种植专业村,位于福建省龙海市九湖镇。

“2000年1月份,为适应市场交易需求,我们村筹建了花卉市场,后来慢慢发展成漳州市花卉交易中心。”长福村党支部书记朱子露说。

以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为载体,村外散点种植区域为支撑,覆盖全国的区域性特色花卉市场逐渐形成。目前,该市场已经是全国“双百市场工程”大型农产品批发市场,也是“双百市场”中唯一的花卉产业市场和唯一的村级市场。

“百花村花卉产业的壮大不仅得益于公司化经营,也是我们主动探索打造立体产业的结果。”朱子露坦言。

自2012年以来,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实行了集中整治,修缮村内骑楼建筑,改造闽南文化生态走廊立面,交易市场不断发展壮大,形成花卉交易中心“块状”集中和十里花卉长廊“线状”辐射延伸的花卉市场,打造出一条集休闲观光、花卉交易及物流仓储于一体的“走廊式”综合花卉市场。

随着“互联网+”商业模式的兴起,百花村应势谋划、顺势而为,又将线上销售与线下经营紧密结合,打破时空限制,对接全国市场。

目前,全村发展电子商务农户约500家,在全村占比超40%,年销售总额达2.6亿元。其中,以多肉植物为主打产品的德隆园艺作为电商领军企业,年销售额高达9000万元。该企业还是人参榕、发财树、富贵竹等小型盆景出口龙头企业,产品销往日本、美国、东南亚、欧洲等国家和地区,年出口货柜约1000个,年销售额超1亿元。

“我们经营花卉生意至今有20年了,客户较为稳定,每年1、2月为旺季。顾客经常来我们这里购买,除了看中我们是花卉老店,更看重我们对花卉的热爱。”提起自己的花卉生意,卢美兰感到无比自豪。

有一位客户由于浇水方法不当,导致花朵枯萎,就将花送回卢美兰手中要求换花,看到一朵朵毫无生机的花,卢美兰十分心疼:“养花学问多,不同品种对水的喜好都不同,这个铺鹅卵石的国兰要4天浇一次水,这个金钱树要15天浇一次……”每个品种卢美兰都记得清清楚楚,她还在客户购买时详细讲解注意事项,借助微信推广养花知识,在线解答客户的疑惑。随着电商的发展,国华花卉店也开启了微信和淘宝销售。

“微信主要靠自己配送,只能送近的地方。淘宝可以卖得更远,但是运输过程中盆栽很容易破损,要是能有专门配送大型盆栽的物流就好了。”卢美兰表达了自己的期望。

漳州花卉协会会长朱江兴感慨道:“遥想当年,卖花依靠的是人脉,我认识的人多,花就卖得好,如今网络发达了,微信、淘宝卖花越来越普及。”如今花卉市场机遇与竞争并存,线上线下相结合,需要找准市场定位,加强科技管理,打造特色品种,才能吸引更多的消费者。

对于百花村内经营多年的花农来说,都有一个统一的认识,就是只要立足于现在的花卉市场,肯定会有喜人的发展前景。但是,年轻商户们对此并不完全认同,他们也有自己的看法。

“80后”“90后”经营者们不再看中百花村花卉交易市场带来的规模效应和品牌效应。他们认为,传统市场已被老品牌的花卉商户垄断,他们有渠道、有资源、有技术,能够发展得比较好,年轻一代无法与之竞争,只有另辟蹊径,开拓“新市场”,才能找到新出路。

“花卉市场有一定的局限性,每年春节期间购销两旺,但过后的几个月是传统花卉市场的淡季。如果能抓住市场差异化需求,打造新兴花卉市场,四季都是旺季。”九湖镇的叶建明,是当地最早一批种植多肉的花农。

2000年,他第一次在厦门见到了引自韩国的多肉植物,便被其外形吸引,之后在自家试种了4亩景天科多肉植物。从2012年下半年开始,国内掀起了一股多肉植物热。当时恰逢虎皮兰、蕙兰、红掌等传统花卉市场不景气,叶建明等花农立刻意识到了多肉植物背后的商机,迅速扩大种植经营规模。

“我的儿子在昆明自己承包了一大片多肉种植园,他的市场已经不仅局限在老家这个花卉市场了。”叶建明说道,“他们这一代人跟我们有很大的不同,这是时代的变化”。

2014年底,常年种植虎皮兰的叶春才将承包的10多亩土地改种多肉。“花5元购进一株母本,经过两三个月繁殖后,便能分出10多个小苗出售,当时的利润率高达1000%。”叶春才所指的还只是最常见的景天科多肉植物,高端品种则能卖出“天价”。他曾从日本购进一株万象,“才3个叶片,花了6000元”。但在一线城市,被炒到上万元的稀有品种屡见不鲜。

“虽然前几年多肉植物市场紧俏,价格居高不下,但自今年开春,景天科等常见品种价格回落明显。与高峰期相比,多肉植物价格平均跌幅接近70%。可以说,市场需求趋缓。”虽然市场遭遇了寒流,但叶建明还是充满了信心,“以前我们是成车成车地出货,现在我们主要依靠电商零售,产业的转型提高了我们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事实上,当前多肉植物产业的效益仍旧不差。“利润率能够达到20%以上,比不少花卉都高。”叶春才正在谋划将种植规模扩大到70亩。

“只有懂得适应市场需求,积极应对市场风险,不断寻求产业突破,百花村花卉市场才会历久弥新。”朱江兴说到未来花卉市场发展前景,眼里充满了期待。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