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县域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4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湖南补足银行业服务县域经济短板——
“一县两行”让当地的资金用在当地

本报记者 钱箐旎

湖南从体制上打造“门当户对”的县域金融服务供给结构,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既注重发挥农商行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又注重村镇银行的“补位”和“激活”作用,“两行”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促使“当地的钱留在当地”

县域经济是国民经济的基石,但长期以来,县域一直是银行业服务的短板。“以‘三农’和小微企业为主要服务对象的县域中小法人银行不发达,造成金融服务供给与经济结构上的偏差,县域存贷比偏低、资金外流、储蓄向投资的转换率低,不仅县域实体经济得不到有效资金供给,同时也抑制了银行业的自身发展。”在银监会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上,湖南银监局副局长唐智杰如是说。

他表示,一般情况下农村的资金需求得不到有效供给,越供给不足,就越吸引不了资金,长此以往,必定会形成恶性循环,造成农村资金“缺血”“缺氧”,形成“富的地方越富,穷的地方越穷”的马太效应。解决这个问题的唯一办法,就是想方设法从源头提供更多的资金,培育自身“造血”“造氧”的功能。

为加强和改进县域金融服务,湖南从体制上打造“门当户对”的县域金融服务供给结构,重点是在鼓励大型银行加大县域金融服务力度的同时,突出法人导向,加快构建“一县两行”,即在每个县改制组建一家农村商业银行、设立一家村镇银行,支持做优做强“当地人民自己的银行”,促使“当地的钱留在当地”“当地的资金用在当地”。

为进一步落实“一县两行”,湖南还通过强力推进农信社股改、大力培育村镇银行等措施,完善县域银行服务供给结构体系。数据显示,2016年末湖南全省开业农商行93家(合计重组农信社111家)、批筹3家、剩余6家已完成清产核资或正在申筹。

“要激活农村金融市场,必须要有新的竞争力量介入,既注重发挥农商行县域金融主力军作用,又注重村镇银行的‘补位’和‘激活’作用,‘两行’既相互竞争又相互配合。”唐智杰表示,为此,湖南银监局制定村镇银行培育发展3年规划,多措并举支持省外符合条件的银行业机构、省内符合条件的农商行作为主发起人设立村镇银行。2016年末,40家村镇银行覆盖47个县市,县域覆盖面达54%。

此外,针对长期以来县域资金“虹吸”现象,湖南银监局于2014年制定出台《关于湖南银行业金融机构设置的指导意见》,将既有机构存贷比40%、新设机构存贷比承诺达到50%以上作为新设县域分支机构的前置条件,遏制资金外流。

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湖南省的县域资金供给有效增加。2016年末,湖南省87个县市贷款余额8048.7亿元,2010年以来年均增速19.6%,高于全省3.95个百分点;存贷比48.5%,比2010年末提高3.6个百分点。

“两行”提升县域存贷比效果明显,把钱更多地用于当地。实现“一县两行”的47个县市近6年新增存贷比为53.8%,高于其他县市10.1个百分点,余额存贷比51.1%。宜章、醴陵、双峰等较早实现“一县两行”的10个县市余额存贷比达63.7%。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