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小传
徐文荣,1935年3月出生于浙江东阳市新东村,曾任横店集团董事长、总裁、党委书记,并担任过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副会长、北京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客座教授等职。目前,徐文荣一手打造的横店已建成11个影视拍摄基地和1座国内规模最大的摄影棚,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好莱坞”。
时间回到1860年的北京圆明园,在一次清朝皇家庆典上,京剧水袖与湖中水景合成了亦真亦幻的繁荣景象。突然一声炮响,圆明园内腾起烈焰,一场“世界级”大火熊熊燃烧……经过5年的全域实景建设和500名演员的生动演绎,不久前,国内首部大型实景电影——《火烧圆明园》在地处浙江金华的东阳市横店圆明新园成功试演。
横店,这个荒山村里的文化帝国,聚集了700多家影视企业,累计拍摄影视剧43000多部(集),是我国唯一的“国家级影视产业实验区”、全球规模最大的影视拍摄基地,成为闻名世界的“东方好莱坞”。但许多人不知道的是,横店巨大的变化,离不开一位80多岁依然充满梦想的传奇人物——徐文荣。
想造梦
敢想敢做 缔造传奇
曾经的横店,是浙中一个不起眼的贫穷小镇,建成面积不足2平方公里,四处是荒山荒坡,年人均收入仅为75元。“出门望见八面山,薄粥三餐度饥寒”,是当地人生活的写照。
未来之路怎么走?1975年起,横店人开始创办手工作坊式的缫丝厂。徐文荣,这个横店模式的缔造者,以缫丝厂为开端,之后用“母鸡下蛋生小鸡”的办法以厂办厂,1990年组建横店集团。
1993年,徐文荣突发奇想,想要发展文化产业。“一个地方想要真正富裕起来,单靠发展工业是不够的,只有靠文化才能彻底改变现状。”徐文荣坦言,那时他就是想把横店“装修”一下,“装修”的材料就是文化。
然而,对于这位自称只有小学文化水平的农民,很多人最初并不看好他提出的文化产业构想。
1995年,著名导演谢晋在全国各地为影片《鸦片战争》选景,却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地方。最后,“病急乱投医”的他回到原籍浙江,考察了正在搞文化产业的横店。虽然并不知道谢晋是干啥的,但得知此片是为迎接香港回归而筹备,徐文荣当即向谢晋导演许诺:别人用一年,我用3个月建好影视基地。
第一天签协议,第二天看现场,第三天就动工。为了保证工程进度,徐文荣派了120支工程队同时进山,每支造一栋房子,不论白天晚上、下雨下雪都不停工。3个月后,建筑面积达6万多平方米的“19世纪南粤广州街”拍摄基地落成。此后,徐文荣更加坚定了将文化产业做成横店招牌的念头,他借机开始了文化与影视的联姻,又相继建成清明上河图、明清宫苑等一系列影视拍摄基地,成为了世界级的影视拍摄实景基地。
2000年,横店影视城“免场租政策”开始执行,众多剧组涌向横店。在徐文荣的引领下,横店形成了“带着本子来,拿着片子走”的发展模式,这个“地图上找不到的小地方”,在中国影视产业的发展史上烙下了属于自己的坐标。
敢追梦
坚持初衷 兑现诺言
2001年,徐文荣退休了,但他心里却一直有个未完成的夙愿。他说,“这一生最大的文化梦想”,就是“复活”圆明园。
早在上世纪90年代,徐文荣脑海中就勾勒出了建设圆明新园的想法。当时,横店内的广州街开业后广受好评,他就想,能不能照这种模式重建一个圆明园呢?这个想法在当时并没有立即启动。
2005年,法国作家伯纳·布立赛的《1860:圆明园大劫难》触动了徐文荣。在他看来,圆明园被洗劫是中华民族的耻辱,现在法国人都承认错误了,为什么不重新建起来呢?“当时我遗言都写好了,圆明新园没建好,下一代要帮我建。”徐文荣回忆道。
为了能与圆明园实景更接近,徐文荣收集了海内外大量珍贵的文史资料,包括完整的圆明园建设图纸。相关工作人员还到圆明园遗址实地丈量,并在多名文史专家论证的基础上,先后设计了57张图纸,以最大限度、原汁原味地恢复焚毁前的圆明园。
“我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圆明园除了残垣断壁,还能留给人们这样一个伟大的发现:北京圆明园遗址记录着1860年中华民族的屈辱史,横店圆明新园的建成,重现她昔日的辉煌。”2007年,徐文荣这样承诺。经历了持续多年的复建争议、社会各界的指责、有关部门的叫停、民间投资的融资难题等,如今,他已兑现诺言,以1:1比例再造了北京圆明园的大多数精华景观。
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文化+科技”的新模式为园区注入了创新动力。《火烧圆明园》将历史高度还原,唤醒每一位华人心中的家国情怀。当灯光在观众席前铺开,金碧辉煌的皇家气象、热火朝天的英国工业革命、火烧圆明园的旷世大火,每一场演出都在交错的空间内同步呈现,玩转“实景电影”中的“蒙太奇”。
徐文荣认为,在21世纪的今天,审视历史、正视历史是民族复兴、文化自信最好的体现,“在世界舞台弘扬中华优秀文化,是我毕生的追求和梦想。下一步,我想让圆明新园走向全国,走向世界,让全世界更多的人走进圆明新园,感受中国以前的辉煌,领略中国现在的光彩”。
能圆梦
社团经济 受惠者众
横店人习惯称呼徐文荣为“老爷子”,不同于很多在其他城市设立公司总部并逐步拓展版图到海外的企业家,他年复一年地坚守在这里,用他自己的方式,一点点地改造着横店。
“没有徐文荣,就没有今天的横店。”当地人蒋师傅今年55岁,是横店的三蹦子司机。“以前横店是最穷的,现在比以前真是好太多了。”之后,他把“好太多了”这四个字又重复了好几遍。
徐文荣告诉记者,横店模式的核心是社团经济,宗旨是四共——共创、共有、共富、共享。“企业壮大了,我们希望让横店百姓富起来。”徐文荣说。
这份“让百姓富起来”的决心,源于徐文荣创业时的一幕。1975年,缫丝厂开工当天,为了争夺238个招工名额,他家说客盈门。当时,他就暗自承诺:要让更多的横店人到工厂上班,脱离贫困。
近40年来,徐文荣不仅是在经营几家企业,更是在经营整个横店。如今,82岁高龄的徐文荣对横店的建设依旧抱有雄心,他决心把横店建成“影视名城、休闲小镇”。在过去20多年中,横店集团先后出资50多亿元,改河、造桥、建路、绿化、造自来水厂、建环保工程。住宿、餐饮、旅游……这个小镇有了众多衍生产业,累计接待游客突破1亿人次。
造梦、追梦、圆梦,在这位耄耋老者眼中,梦想永远在路上。如今,他又有了新的梦想:“我希望横店镇成为世界上最美的小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