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月1日起,结婚登记步入“0元时代”,9元的结婚登记工本费不再收了!
对即将步入婚姻的青年男女,确是一份政策红包。不过,领结婚证易,成夫妻难。不到10元的婚姻登记费,在筹办婚礼的开销支出中,原本就是九牛一毛。越来越高消费的“婚礼经济”,让恋人们倍觉沉重,甚至头疼无奈。
城市:
婚礼累得人困马乏
“昏礼者,将以合二姓之好……故君子重之。”“谈恋爱是两个人的事,可婚姻却是一个家庭与另一个家庭的相互磨合。”……不论古人、今人,大多认为婚礼不仅与新郎新娘有关,更是两个家庭乃至家族结缘的重要时刻,因此往往倾向于举办隆重的仪式。
“结婚太累、太麻烦了,幸亏只有一次。”江苏某城市“80后”小刘语带幽默地说。小刘与妻子相识于工作后,几年爱情长跑下来年龄已经不小,面临婚姻大事。“此事不宜久拖”,当小刘和未婚妻去年筹备自己人生大事的婚礼时,才发现需要考虑的事项太复杂,远远超出此前预计。准备请客名单以及联系主婚人、证婚人和伴郎、伴娘等都是小事,还要确定婚礼流程、采购结婚物品、布置婚房,并且要拍婚纱照、挑选相关礼服等。可能有人会说,“怕油烟就不要进厨房”。小刘当时也这样想,结婚当然得自己和家人忙活,何况抱怨也没有用。
但“事非经历不知难”。接下来的种种杂事就不是自己可控的了。比如,围绕婚宴当天的各项准备,包括婚宴酒席、婚礼化妆、婚庆车辆、摄影摄像等,都需要主办者预约并确认,还要同婚礼主持人确定现场各项细节。如果没有熟人,“好日子”预定合适酒店,起码得提前一年半载,这些事想想都令人头痛。而且,大家难免拿别人的婚礼做比较,都想追求完美追求新意,婚礼就很容易变得奢华浮夸。还未到大喜的日子,小刘和未婚妻以及双方家人都累得人困马乏,恨不得赶紧办完。
要想办一场稍微满意的婚礼,离开专业的婚庆公司简直不可想象。婚庆公司虽然靠口碑扬名,但毕竟只给一对新人提供一次服务,所以服务质量也是参差不齐。比如,小刘接触的婚庆公司把自己最贵档次的案例摆出来,但之前并没有明确报价,而是拍胸脯说肯定会办好。
“酒店门口的拱形门,我们都觉得只要有一个就够了,禁不住对方营销经理的劝说,多放了2个;婚礼仪式上还多加了一些不必要的形式,比如点蜡烛、倒香槟等,其实香槟都是自来水灌的,这些最后都加到总成本中。婚庆公司应该做好的音效和音响呈现得却不完美,背景大屏幕还有一块是坏的,不过喜庆时候也只能将就了。”小刘说,因为事先没与婚庆公司具体签订合同,所以看到最后总价时有些无奈,“比我们之前跟对方说的预算多花了接近2万元”。不过,小刘交钱时并没太懊恼,因为父母赞助了其中部分,而且他觉得幸亏双方是在同一座城市,婚礼合在一起办,否则会更贵更折腾。
小刘的婚礼只是沧海一粟。“婚礼经济”市场如此之大,以至于婚博会的参展消费者人数仅次于车展,还覆盖了婚纱摄影、结婚百货、新婚家居、结婚礼品、蜜月旅游、珠宝首饰、婚宴酒店、婚礼策划、婚纱礼服等与结婚消费相关的行业产品和服务。今年2月底举办的2017春季婚芭莎·中国婚博会,总成交额高达8.02亿元。而在福建一些城市,不少婚礼聘金高达百万元,“聘金越多越神气、红包越厚越阔气、鞭炮越响越喜气”曾是广泛存在的现象。
农村:
往往把家底“掏空”
城市中举办婚礼的高消费令人头疼。“城市套路深,我要回农村”,这句网络流行语,让人不禁向往传统婚俗。尽管农村生活成本相对较低,但综合结婚成本却也不算少。结婚负担重是普遍存在的现象。
“90后”小赵的老家在四川农村,在外打工的他结识了一位同乡姑娘。两人谈得情投意合,都想简单快捷地把婚结了,但在两家谈婚论嫁时,却不得不回到“老规矩”上。
除了必不可少的金银首饰外,女方还要求男方送上不少彩礼。此外,男方必须要在县城或者镇上购有新房,家里如果有车自然更好。比起其他地方的同龄人,小赵面对的这些“老规矩”还不算高。据说在一些农村地区,仅彩礼就不下15万元。
占大头的钱一花,小赵和本来就一般的家底几乎被掏空,但婚礼酒席还没办呢。为节约成本,也方便亲朋好友到家热闹热闹,小赵选择在自己家里办婚礼。女方父母虽然老大不乐意,但考虑到实际家境,也勉强同意了。但为了给女儿撑场面,未来丈母娘要求办酒席也得举行婚礼仪式,还要请当地流行的劲歌热舞,“因为人家都这样办”。小赵家只能在院子里铺上红地毯,没料到那天下起小雨,地面泥泞不堪,红地毯变得脏兮兮,来宾和一对新人都狼狈不堪。“许多乡亲说上万块钱一会时间就糟蹋了,实在是浪费。我们也觉得没啥意思,但你不照着办,人家家长就不让结婚。”小赵母亲无奈地说。
不仅主办者花钱如流水、累得够呛,参加婚礼的亲朋好友也难以置身事外,收到“红色炸弹”后就得准备“放血”。“没办法啊,人家请了,能不去吗?”一位经常参加婚礼的中年人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指出,“在结婚前,男女双方及其家属所履行的各种责任,在我们看来,其重要性是在把个人的婚姻关系扩大成由很多人负责的事,同时使婚姻关系从个人间的感情爱好扩大为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在种种复杂关系中,时常可见的红包轰炸、互相攀比,令婚礼参与各方都不堪重负。
呼唤:
“小清新”需移风易俗
婚礼,不仅花费了许多不必要的金钱,还让人忙得“着急上火”,令人反思婚礼的形式与意义究竟何在。
李阿姨是“老北京”,家中独子前不久刚领了结婚证。不过,提到儿子的婚事,李阿姨一家显得淡定许多。“婚礼好多时候是办给别人看的。未来小两口是否过得幸福,不在于太多的形式。”
提起北京的婚俗“老礼儿”,人到中年的李阿姨从小耳濡目染。她说,如果真讲究起来也挺费事,没有一年半载不能把婚结利索了。比如,男方得带着包括点心、烟酒等在内的所谓“四平八稳”去女方家提亲,去多少人、在哪里吃饭都不能随便。而且,在婚礼准备上费时费力,双方家长意见、男生与女生意见如果不一致,还挺伤感情。
李阿姨见惯了,也厌倦了这些事。正巧她的儿子和准儿媳也不愿意大办婚礼。“我一听这消息,简直太高兴了。”虽然决定不办仪式,前些年送出去的不少份子钱收不回来了,但也节约了许多不必要的开支。李阿姨把原本用来当彩礼的钱,让小两口拿去旅游,或买自己喜欢的东西。“我们准备近期找个饭馆订两三桌,只请自己的‘实在亲戚’聚一聚,这样比婚礼上的大阵仗更温馨、交流也更深入。”李阿姨说。
近些年来,随着移风易俗的不断推进,人们越来越意识到,一些陈规陋俗不仅不能戴上新帽子继续“发展”,还应该结合实际予以扬弃。当下,旅行婚礼、草坪婚礼、公益婚礼、集体婚礼等新形式越来越多,婚礼“小清新”之风令人感动。比如去年11月份,重庆团市委就联合相关单位为99对进城务工青年新人举办免费集体婚礼,为新人们免费提供婚纱、造型及婚礼全程影像光盘,从报名到参与全程免费“零负担”。这类活动低碳环保、节俭浪漫,有助于动员新人们转变观念,办简约而有意义的婚礼。
如今,提到传统的红白喜事,人们往往用“操办”二字描述,有些甚至是“大操大办”。在本该甜蜜的红事上,因为囿于传统约束,又想追求时髦,让本该喜庆热闹的婚礼变了味儿,成为各方沉重的负担。如何既喜庆热闹,又节俭文明地办好喜事,需要人们更加理性。
毕竟,幸福不是花钱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