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搭建平台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 李 毅

【编者的话】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大力改造提升传统产业。以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推动传统产业生产、管理和营销模式变革。以多种方式支持技术改造,促进传统产业焕发新的蓬勃生机。对于处在发展关键时期的我国而言,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提升传统动能,着力振兴实体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所在,既是当务之急,更是长远大计,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重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这在国际上亦是有经验可循的。要借鉴国际经验,重塑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优化要素配置,加速改造提升传统动能。

加快培育壮大新动能、改造提升传统动能是促进经济结构转型的重要途径,也是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如何平衡发展好新动能与传统动能,共同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升级,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热点所在。当前,我国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令人欣慰的情形,但也出现了一些需要引起重视的问题。比如,一些地方把高科技产业发展与传统产业转型相对立,把传统企业的改造简单地等同于关停并转,出现高技术产业园区林立、传统产业勉强糊口或者被迫搬迁的现象。对此,需要厘清的是,在推动动能转换的过程中,新动能与传统动能之间并非是“二者择其一”的单选题。在培育和发展新动能的同时,更要改造提升传统动能,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这将释放出极大的经济增长潜力,从而推动经济保持中高速增长、产业迈向中高端水平。

□国际上传统产业改造的经验

国际经验表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与传统产业的转型,彼此之间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对立关系。我们可以从工业发达国家走过的工业化道路中去比较与借鉴。

以日本为例,20世纪70年代至80年代上半期,是日本经济经历的一个重要转型时期。为解决产业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日本把工业创新和经济转型的重点放在了以技术替代资源,通过产业结构调整来获取持续的经济发展能力上,目标是实现资源消耗型重化工业向知识密集型工业转变。为此,大力改造传统产业,成为日本深度开拓新技术产业和积极发展优势传统产业双轮驱动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日本在传统产业的改造方面主要采取了三项措施:一是在重点的产业领域里,有针对性地扩大对节省能源、防治公害的研发投资,开发符合日本产业特点的节能型、效率型技术,将以往资源能源消耗型产业转变为节省资源能源型产业。二是在产品生产上,从重视产品的数量增长转向注重其品质的提升,在开发新技术和改造既有产业技术中推进产品性能的高质量化,实现产品特点由“重、大、长、厚”向“短、小、轻、薄”的转变。三是协调和妥善处理好双轮战略发展的关系,着力用先进技术来改造和提升传统产业,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和竞争能力的国际化,从而使日本通过产业转型与创新形成了建设世界工业强国的发展能力。

日本的实践使我们看到,没有工业创新就没有后起者持续发展能力的形成,同样,没有工业创新推动的传统产业改造,就没有经济体本身转型与变革的切实完成。

□传统产业改造在工业创新中的位置

工业作为一个开放性的生态系统,是由内部的子系统协调运作加以维系的。因此,工业创新有别于其他类创新活动,是产业链条上的各部分、各环节共同参与的联动性活动。这是由现代大工业的特点所决定的。

一是大工业发展的整合性和整体性特征,决定了工业创新是各个企业和各种类型产业均广泛参与其中的过程。因为大工业的特点决定了创新在工业链条的各部位,即不论高科技产业还是传统产业都有可能发生。传统产业的发展与转型是工业创新的重要组成部分,工业创新不会因为产业起步的先后和其性质的不同而被割裂和分立。

二是大工业的联动性使创新呈现的波及性特点和链式反应,涵盖了包括传统产业在内的各个行业。这一点突出地体现在上下游关联部门间的创新传递效应上,同时也体现在有零部件供应关系的企业之间。这种带有波及性特点和链式反应的创新活动,将各工业产业链接成为一个有机的整体。日本汽车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即产生于此。

三是大工业的包容性特点亦引致工业企业创新活动呈现出多样性和特色性。工业企业因其建立和发展的历史、开展的业务活动内容、市场细分情况、资金和人力资本拥有状况的不同,而在本行业创新活动中处于不同的位置和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在日本,行业中的传统和现代企业,既有各自的产品市场分工,又因其互补性而相互依存;经营成功的大企业和中小企业,则分别是开拓性的创新先锋和特色性经营的模范,两者相互融合、共同构筑起走向制造强国的产业基础。

□中国传统产业如何转型

毋庸置疑,与发达工业国家比较借鉴的目的在于认识规律、实现转型。但作为前提,还需要正确地认识自己的发展现状,即客观地认识我国工业中的传统产业及其面临的转型。作为一个发展中大国,在制造业的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经济取得了历史性进步。如我们在制造业的规模上先后实现了对主要发达工业国家的赶超,并以巨大的发展能力为支撑,通过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极大地改善了生产条件与发展环境。在我国,传统产业与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同等重要。而且,现在我国许多传统产业都与国计民生息息相关,有的还处于重要的产品与材料供给的战略位置上,因而传统产业依然是我国这个发展中大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工业基础。显然,传统产业的转型不是被取代、改立门户或转作他用,而是要通过创新切实地实现产业的升级和发展。在这个问题上是没有捷径可走的。

也许有人会认为,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新科技革命的到来,一些传统产业可能不复存在,但是作为新技术形成和创新载体的产业基础是不会被取代的。这可能就是已经实现了生产全球分工的欧美发达工业国家“重返制造业”的重要原因。更何况我国是发展中国家,许多传统产业直接关系到国家的经济安全和自主发展问题,采取简单地放弃和不发展的办法完成结构转型,显然是有害无益和不现实的。

在通过工业创新实现传统产业转型的路径方面,日本等发达工业国家的一项重要经验是发展与融合并举,即,一手大力推进高科技产业的发展,在发展中把握关键技术;一手用掌握的关键技术改造既有的传统产业,实现高科技产业与传统产业融合发展。基于目前我国产业结构转型所面临的现实问题,我们在致力于发展高科技产业的同时,还要把精力放在改造传统产业上,努力搭建一个实用化的转型平台。面对不同类型、在转型中面临不同问题的企业,这个促进转型的平台可以是多样化的、细分的。如,对于那些缺少资金和技术、不清楚应该如何转型的中小企业,需要借助企业外部的力量进行帮扶。行业协会或政府可参与建立起公共的转型平台,为他们提供切实可行的转型指导。在减少其行动盲目性的同时,满足他们的需求,且保证其转型沿着正确的方向进行,并能见到成效。而对于大型的股份制企业来说,则可以发挥那些转型成功的大企业在产业内部的业务整合与合理拓展的带动作用,以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主建设符合产业特色的转型平台。通过市场机制推进这类产业企业进行工业创新,使各个产业在整体上完成这一轮的改造与升级。当然,前提条件是鼓励和发现这类能够在转型升级中切实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的“龙头企业”。

总之,我国的传统产业实现转型升级之时,即是中国走向制造强国的可期待之日,对此,我们应该信心满满。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