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时评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多方联动推进垃圾分类
鸣 涧

日前,上海市对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再出“狠招”,将在全市范围全面推进单位强制分类覆盖。届时,上海市公共机构及企事业单位将逐步实现“不分类、不收运”,还将进一步强化市民参与机制。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城市生活垃圾产生量与日俱增。与此同时,一些城市垃圾处理能力严重不足,导致城市垃圾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在这种情况下,实现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推行垃圾分类是一种有效的办法。多年来,我国一些地区推动垃圾分类成效显现,一些人已经养成了垃圾分类的意识,但从总体上看,多数地方垃圾分类进展得并不顺利。有的地方仅仅将垃圾分类等同于设置几个写着“可回收”“不可回收”的垃圾桶,却没有制定详细的分类标准,导致居民不清楚何为可回收物、何为不可回收物;有的地方没有建立完备的垃圾回收体系,即便垃圾经过了分类这一关,也很难进入不同的资源回收产业;还有的地方没能解决好垃圾末端处理问题,分好类的垃圾一上车又混在了一起,导致最初的垃圾分类徒劳无功,降低了居民的参与热情。

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加强城乡环境综合整治,普遍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可见,国家在推行垃圾分类方面的态度十分坚决。推进垃圾分类,既可以减轻环境压力,也是提升治理能力的体现,把这项好政策落到实处,必须激发社会力量,实现多方联动。

推进垃圾分类,首先要充分利用好传统的废品回收渠道。比如,政府可以利用补贴加以引导,完善垃圾资源价格机制,补上市场定价的缺口,使得某些类别垃圾的资源价值得到体现,使相关专业企业有利可图,并可加大与互联网回收企业的合作,完善绿色账户机制,广泛吸引更多具有环保热情、公益理念的企业参与其中。其次,应制定详细的垃圾分类标准、完善服务管理,做好垃圾类别、回收方式的知识普及,针对不同类别的垃圾设立收集日制度,强化市民参与,使之成为公众的自觉行为。此外,还可借鉴上海等地的做法,适时出台垃圾“不分类、不收集”的机制,对垃圾分类奖惩分明,使随便扔垃圾的行为受到应有的惩戒。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