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中国品牌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耐人寻“味”“王致和”
图① 工人正在加工用于制作腐乳的豆腐。
图② 腐乳产品在出厂前都要经过专业的检验检测。
图③ 游客在王致和腐乳科普馆参观体验传统腐乳制作的奥妙。
图④ 78岁的王女士是个“老北京”,来超市购物时总忘不了捎上一瓶王致和腐乳。

本报记者 李树贵摄

相传清朝康熙八年(公元1669年),安徽举人王致和进京会试落第,想回乡却苦无盘缠,只得在京暂谋生计。

王家祖上开过豆腐坊,王致和也习得一身做豆腐的手艺,那时的他每天都要磨上几升豆子,沿街叫卖。眼瞅着夏天到了,卖剩的豆腐转眼就馊了,无奈,王致和只能将这些豆腐切成小块,用盐腌在小缸里,之后便歇伏停业,一心攻读,渐渐便把此事忘了。

夏去秋来,王致和蓦地想起那缸腌制的豆腐,赶忙打开缸盖,一股臭气扑鼻而来。取出一看,豆腐已呈青灰色,一尝之下,虽臭不可闻,却别有一番味道,送给邻里品尝,竟交口称赞。

又是多年过去,屡试不中的王致和终于决定弃学经商,重操旧业。按照当年的方法,再加上不断地尝试,王致和的腐乳生意日渐兴隆,至康熙十七年,已有了自己的铺面,兼营批发零售。

340多年过去了,今天的“王致和”已经完成了企业改制,更名为北京二商王致和食品有限公司,还引入了科学管理,把当年简陋的手工作坊一举改造为标准化生产的现代食品企业。其产品不仅先后通过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ISO22000食品安全管理体系认证、ISO14001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和GB/T2800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还走出国门,把这份独特的味道带到了世界各地。

有人建议“王致和”,而今,腐乳中的有益成分已经获得科学证实,何不改行做保健品?但“王致和”不干。他们说,如果通过提取而成为保健品,那么“王致和”的市场售价将不再是普通百姓能够轻易承受的,这与企业“诚信为民”的宗旨不符。宁可少些利润,也要做普通老百姓吃得起、吃得安心的大众化产品,这便是“王致和”的性格。

文/韩 叙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