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版:企业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7年3月2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亨通集团: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
图①为工作人员正在对刚刚生产出的光棒产品进行质量检测。
图②为亨通港务码头。
图③为亨通光通信产业园。
(资料图片)

今年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亨通集团的核心企业之一——江苏亨通光电股份有限公司亮出了夺目的“成绩单”:2016年度,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2.60亿元至15.47亿元,同比增长120%至170%。

作为服务于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金融和大数据互联网、文旅地产等领域的国家创新型企业,亨通集团自1991年成立以来,深耕光棒制造领域,不但掌握了全球领先的光纤通信(光棒-光纤-光缆-光器件-光网络及海洋光网络)和量子通信全产业链及自主核心技术,还提供光纤光网、量子保密通信、海洋观测网及智慧海洋工程系统解决方案及设计-施工-运维服务为一体的工程EPC总包服务,成为中国光纤光网、电力电网领域规模最大的系统集成商与网络服务商,跻身全球光纤通信行业前3强,光纤全球占有率超过15%,到2018年有望成为全球第一。

一家成立26年的企业,年均增长达25%左右,相当于不到4年就翻一番;预计到2018年,营收规模将突破800亿元——亨通的“中国梦”是如何实现的?

核心突围保市场

一根直径200毫米、长度6米的光纤预制棒在摄氏2200度高温下进行物理拉丝,被拉伸成长度达到15000公里而直径只有头发丝1/10左右的细丝,创下国内光纤制造技术之最——在位于江苏苏州市吴江区的亨通集团有限公司里,记者亲眼见证了这一奇迹。

“这里有全球最大的单体光纤生产车间,有52条拉丝生产线,每天产量可达到11万至12万公里,合格率达到99%。”亨通集团工程技术人员自豪地向记者介绍。

光纤预制棒是整个光通信产业链中最为核心的高技术、高附加值产品。长期以来,国内光棒90%以上依赖进口,国外光棒巨头对光纤预制棒技术实行严格控制和封锁,形成了绝对的垄断。

“中国企业如果不能自主生产光棒,永远只能处于被动位置。”亨通集团党委书记、董事局主席崔根良告诉记者,为了这根光棒,亨通集团从2006年开始立项自主研发,先后投入6亿多元科研资金,平均每天“烧钱”50多万元。一直到2009年3月,亨通光电开发出第一根合格的光棒,一举打破国外技术壁垒,填补了国内空白,扭转了国内光棒长期依赖进口的被动局面,迅速提升了中国光纤光缆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2010年6月,亨通光电光棒项目正式投产,实现了企业从低端到高端、从生产型向研发生产型、由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趁热打铁稳市场

对于亨通来说,迈向“中国创造”并不是终点。

在成功创造出中国光棒后,亨通对其的研究改进从未停止。2013年,为增加光纤预制棒的尺寸、减轻人工生产强度,亨通集团成功自主研制出智能机械手转运光纤预制棒技术,打破国外对光纤预制棒流转技术的封锁,提升了国内光纤预制棒制造的自动化水平。2014年,亨通集团自主研发的直径200毫米、长达6米、拉丝长度可达到1.5万公里的全球超大光纤预制棒全面投产,标志着我国光纤预制棒生产技术水平跻身国际先进行列。

就在去年,亨通自主研发的超低损耗光纤入围国家“工业强基工程”重大项目。该光纤是基于陆地和海洋光通信以及监测等干线需求而开发的新一代高速大容量长距离通信光纤,将解决我国通信领域关键基础材料受制于国外的重要难题,支撑“宽带中国战略”与“海洋强国战略”等的实施。

值得骄傲的是,亨通集团不仅拥有国内唯一光纤预制棒生产核心技术及自主知识产权,其生产装备也实现了近100%自主开发,累计自主开发生产装备近92套,亨通集团由此成为国内唯一有能力自主开发,并且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企业。资料显示,亨通光电光纤预制棒拉丝年产能已达6000万芯公里,不仅满足自身光纤需求,同时也能向战略合作伙伴供应。这家中国光纤通信行业的领军企业,在国内市场占有率超20%,中国宽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中,每4公里光纤就有1公里是“亨通造”。

“创新是企业生存的‘密码’。只有你把创新当作空气,没有会窒息,你才会真正尊重创新、重视创新。”崔根良说,亨通每年科技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3%以上,即便在全球经济形势不好的2008年,该集团投入的研发资金也高达10多亿元。

统计显示,在创新的征途中,亨通集团累计获国家授权专利2000项(其中发明专利178项),参与制定国家及行业标准177项,相继承担了190余项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科技项目;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院士工作站3个,国家及省级重点实验室3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9个。

走出国门拓市场

在亨通集团总部大楼一楼展示厅里,最惹眼的是墙面上的巨幅世界地图,上面用红、蓝、白三种不同颜色的标记标注着亨通进军全球的足迹:红色代表海外技术营销服务分公司,蓝色代表产品覆盖的国家和地区,白色代表海外研发产业基地。可以看出,亨通产业布局欧洲、南美、南非、东南亚等国家地区,在全球34个国家设立了营销技术服务分公司,在119个国家和地区注册了海外商标,累计业务覆盖130多个国家及地区。

事实上,“走出去”的想法很早就在崔根良心中萌发。

早在2000年,亨通集团就组建了国际业务部,此后在与日本、美国的企业合作后,崔根良开阔了视野,开始思考如何把自己的产品卖到国外去。

然而,国际化的道路并不好走。当时,亨通组建的国际业务部摸着石头过河,先后跟一些进出口企业合作,做间接性的出口业务。“这种借船出海拿订单的业务模式缺乏主动性,掌握不到海外客户第一手信息,客户不稳定,业务不能延续,发展艰难。”于是,崔根良改变策略、主动出击,直接找海外客户,从国内市场队伍中选派精英到海外开拓业务。

伴随着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深入推进,近年来,亨通的全球化布局也在逐步加速:2012年在巴西建独资公司,2013在印度建合资公司,2015年连续并购了印尼、西班牙、葡萄牙、南非、莫桑比克等五国的光纤、电力企业,新增7个海外产业布点。

在海外并购的同时,亨通会推动自己的核心技术走出去,比如在全球范围设立光纤厂、光缆厂,生产超高压电缆、铝合金电缆、海底电缆等,并要在欧洲和北美设立研发中心,让国内的研发团队走出去,把国际上顶尖的研发人才吸引进来,实现研发的全球化。

“亨通集团正围绕‘5-5-5’国际化目标,即:50%以上的国际市场、50%以上的国际资本、50%以上的国际化人才,全力推进‘四大转型’,即:生产研发型企业向创新创造型企业转型、产品供应商向全价值链集成服务商转型、制造型企业向平台服务型企业转型、本土企业向国际化企业转型,以此加快全球化运营和产业布局。”崔根良说,如今,亨通累计海外投资资产已超10亿美元,2016年亨通海外业务量占到总销售额的16%。

“看着世界地图做企业,沿着‘一带一路’走出去。”亨通集团这一拥有全资及控股公司50家(其中3家在上海主板、新加坡和香港、印尼上市)的民营企业,正昂首阔步走向世界!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